Student*innen是甚麼?對於非母語者,有些問題被誤會是「阿茂整餅」

  发布时间:2024-05-17 06:31:47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移居外地的人,多需用非母語生活。使用非母語,尤其是英文以外的語言,對該語言的感受都沒有母語這麼深。就以近年德文常辯論的性別中立語言為例:德文人稱名詞的女性會加「-in」後綴,例如男學生是「Studen 。

移居外地的甚麼人,多需用非母語生活。對於使用非母語,非母尤其是語者有問英文以外的語言,對該語言的題被感受都沒有母語這麼深。

就以近年德文常辯論的誤會性別中立語言為例:德文人稱名詞的女性會加「-in」後綴,例如男學生是阿茂「Student」、女學生乃「Studentin」。整餅以往說到複數,甚麼總會用男性的對於複數來涵蓋所有性別,即是非母「Studenten」;但近年有主張認為這習慣對女性不公,所以應也加上女性的語者有問複數,即是題被「Studentinnen」。因此,誤會有人發明了「性別星」,阿茂用來標註複數,變成「Student*innen」,涵蓋了兩性。然而不少人覺得這多此一舉,使德文變成不倫不類。

究竟只用男性複數包含兩性,女性會否感冒犯?我相信絕大部分華人都不會有此感覺。因為德文不是華人的母語,華人對背後德國那份左派性別平權的風潮沒有感覺。再者,中文並無性別語言,不用額外標註性別。對許多華人來說,這爭議是「阿茂整餅」,多此一舉。

但在德長大的華人,感覺或許不同。因為他們從小接觸德文,這種語言和其社會背後之價值觀都深入他們的思想,與我們這些長大後才學習德文,可說是「半途出家」者不同。同樣,西方人學習亞洲語言時,對繁複的敬語也沒有甚麼感受。「請教」、「指教」、「不才」、「笑納」這些謙稱和敬語,西方人多不在乎,但華人,尤其是上一輩,多會非常注重,要是後輩沒用,會覺得很無禮。西方人因為沒有這種華人社會階級包袱,也感受不了這種張力。

另一例子則是日文。眾所周知,日文沒有大部分語言都有、涉及性行為和性器官的粗話。要是用日文說要「問候」對方的娘親及家人,對方都只會覺得好笑,不會感到冒犯。有些日本人學了歐洲語言,並學到了這些性方面的髒話,對著歐洲人應用,沒想過是非常冒犯和不敬的。

在外地生活,聽著非母語時,使人思考到同一個字詞可有不同意思。德國人說話直接,說「不好」時,或許代表其實你已做得不錯,但仍有些欠佳之處;然而華人說話較婉轉,很少直接說對方做得不佳。而一些歐洲語言的字詞亦常被華人誤解。例如「ambitious」常被譯作「有野心」,但野心在中文是貶義,有些不擇手段達到目的之暗示;然而「ambitious」在英文和歐洲語言有正面意思,即是上進而有目標。以非母語了解事物時,應該放下自己母語的世界觀,多問多聆聽,才可對新家有更深入的認識。

來德生活,每天遇上的非德文母語者,甚至比母語者多。同事、超市店員、鄰居、銀行職員,都說著有外國口音的德文。與他們溝通時,雖然大家都用同一個德文字,但對其聯想都會有所不同,有時會有誤會。聽過有巴西人把廣告稱為「propaganda」,因為這字在葡語純粹解作廣告,然而在英文和德文則解作政治宣傳,有貶義。與非母語者講德文,都使我們多一份同理心。我們的德文或許比對方流利,只因為我們先來,不是因為我們很有天份。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149 元 / 月1490 元 / 年送 2 個月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查看訂閱方案 已是會員? 登入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