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本海默》:面對人類啟示錄,之三個延伸閱讀

  发布时间:2024-05-19 04:14:39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陳潔曜有幸寫下一萬字的影評之後,這部史詩般的電影《奧本海默》又讓個人產生多種聯想。首先是電影爭議性的聲音運用——人類話語不斷被打斷再來是電影細密隱藏的精神結構——「愛因斯坦-波耳-奧本海默」競合體 。

文:陳潔曜

有幸寫下一萬字的奧本影評之後,這部史詩般的海默電影《奧本海默》又讓個人產生多種聯想。

  1. 首先是面對電影爭議性的聲音運用——人類話語不斷被打斷
  2. 再來是電影細密隱藏的精神結構——「愛因斯坦-波耳-奧本海默」競合體系
  3. 最後,電影出現的人類閃電雷霆剪接,一秒鐘的啟示艾略特詩集《荒原》影像,成為一個未來有待開發的個延奧本海默研究議題

大膽的聲音設計:不斷被打斷的話語

很多影迷、影癡、伸閱影評人,奧本對《奧本海默》「不甚專業」的海默聲音運用,感到焦慮、面對困惑,人類如對白聽不清楚,啟示音樂還會蓋過對白,個延個人卻覺得,伸閱這或許是奧本電影一致性風格的精神展現——人類爭名奪利的話語,面對宇宙奧秘,宛如噪音。

被打斷的人類話語,首先以剪接顯現,在古典戲劇中,關鍵旁白或情緒累積的時候,導演諾蘭會當頭給你個跳接,直接切斷,讓觀眾直接從天花亂墜的英雄敘事邏輯,打回宇宙現實的物理邏輯。

仔細觀看,不僅在快速剪接上,《奧本海默》於場面調度上,更精采呈現「人類不斷被打斷的話語」。不僅奧本海默個人思緒非常跳躍,他於教課或是實驗室討論時,常常會被嚴重打斷。

如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導演讓奧本海默說出推動劇情的對白,一開始符合古典戲劇邏輯,卻直接硬生生,被旁人喧嘩打斷,所有的科學家突然離開位置,聚焦在一張紙上——泰勒以程式運算,算出核彈會造成大氣燃燒,地球毀滅。場面調度讓奧本海默馬上切斷自身呢喃的內心小劇場,立即切向現實的物理性後果轉折,人類會不會因核彈毀滅?

如此面對宇宙奧秘,人類不斷被打斷的話語,更呈現在《奧本海默》的核心主軸,「愛因斯坦-波耳-奧本海默」之複雜關係上。

d54a7b74-af7d-4482-9ba3-1a29e8803890Photo Credit: 環球影業

面對地球毀滅,「愛因斯坦-波耳-奧本海默」競合體系

導演諾蘭可說精彩提煉原著-《美國普羅米修斯:羅伯特歐本海默的勝利與悲劇》,提煉出其核心精神架構,「愛因斯坦-波耳-奧本海默」之關聯體系,並以他們身為天才科學家,卻不斷被他者打亂的模式,鋪陳出二十世紀的人類命運寓言。

  • 被打斷的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提出劃時代的相對論之後,他創造的宇宙完美圖像,立即被海森堡提出的「測不準定律」給活生生打斷,波耳緊接著提出「互補原理」,造成「波耳-愛因斯坦之爭」,掀起師生對抗,奧本海默等新起之秀,更以新興的量子力學,讓愛因斯坦從物理金童,瞬間成為過時老人。

  • 被打斷的波耳

以「波耳-愛因斯坦之爭」,年輕氣盛的波耳,不僅掀起量子力學,更引爆原子彈的未來想像。身為丹麥人的波耳,整個量子力學方興未艾的研究,馬上被納粹佔領丹麥,給強力打斷。

然後他的得意門生,海森堡還會跑到他家,和他談論自己負責的計畫——納粹秘密製造核彈。氣急敗壞的波耳,於是在間諜的幫助下,潛逃到英國和美國,幫助製造原子彈,企圖以製造核彈,「終止所有戰爭」。

  • 被打斷的奧本海默

奧本海默受恩師波耳的鼓舞,「在你研究時,你聽得到音樂嗎」?馬上打斷其劍橋的實驗物理研究,直轉德國哥廷堡的理論物理,和天之驕子海森堡,系出同門。

奧本海默於是成為美國研究量子力學的第一人,曼哈頓計畫的主要推手,極力對抗海森堡的納粹核彈計畫,最後成功進行人類第一次核子試爆,投下廣島、長崎核彈,成功中止第二次世界大戰。

然而,「背負22萬人死亡」,身為「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直轉反對氫彈的發明與製造,得罪了華府所有的政客和軍火商,於麥卡錫主義之下,被戴上共產黨的帽子,被拋出美國所有核子計畫之外,永不翻身。

「愛因斯坦-波耳-奧本海默」之三代科學家複雜關係,於戰後仍然緊密交錯。以一種奇異的命運安排,愛因斯坦與奧本海默的關係,從上師變成下屬,奧本海默於戰後成為「美國最有名科學家」,意氣風發,成為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校長,變為愛因斯坦的直屬上司。即使愛因斯坦晚年仍極力反對量子力學,奧本海默對他仍終身尊敬。

奧本海默身為「麥卡錫主義的最大犧牲者」,不但得到愛因斯坦的背後力挺,愛因斯坦更衷心贊同奧本海默的倡議——反對核武擴張。於是,在他死前一個星期,提出「羅素-愛因斯坦宣言」,反對全球核武競賽,阻止人類末日的核子大戰。愛因斯坦之最後宣言,完全共振波耳傳承到奧本海默之終身理念——以發明核彈,中止核戰。

三個人的核子理論和實踐,成為20世紀的矛盾寓言,和人類未來的啟示錄預言。

截圖_2023-07-31_下午2_19_31Photo Credit: 環球影業

面對人類啟示錄,與《荒原》棋逢敵手,共振梵文神典

「愛因斯坦-波耳-奧本海默」表現出科學家之間的競爭合作關係,奧本海默更企圖超越科學界線,意圖連結文學與宗教,尤其展現於其與《荒原》的關係上,成為面對地球末日預言,思尋一種人類承擔。

奧本海默和艾略特詩作《荒原》的關係,於電影和原著上,並沒有很多磨墨:

  • 於電影中,只出現約一秒的跳接鏡頭(個人於第三次觀影,終於看到)。
  • 於原著中,只出現約一行的篇幅,表現青年奧本海默的文學品味。

然而,我們卻可以嘗試,推敲奧本海默與《荒原》的緊密關係,作為一種未來的研究方向:

1.面對人類末日的意象

奧本海默似於第一時間,就拿到艾略特本人,都說自己看不懂的《荒原》。雖宛如無字天書,青年奧本海默卻深感著迷,因為其淋漓盡致,展現人類的精神危機——工業革命成功後,科技至上,人類靈魂變得乾枯的荒原,一個浩劫災難來臨,第一次世界大戰,如此持續乾枯,預示另一個浩劫災難即將來臨,如正在醞釀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更諭示了人類末日的可能,如第三次世界大戰之核子戰爭。

2.梵文古經,作為智慧活水源頭

面對人類科技至上,靈魂變得乾枯,艾略特大膽於《荒原》之現代詩句中,於當代碎裂的話語中,直接穿插梵語古經,做出一種異質衝撞與強烈對比,在現代無意義的戰爭廢墟之中,找出過去精神復甦的活水源頭。

《荒原》使用梵文古經之大膽、直接,或許震攝、影響了奧本海默,讓年輕氣盛的奧本海默,感到棋逢敵手,不甘示弱,於是開始學習梵文,幾個月後,即可直接閱讀,並且朗誦《薄伽梵歌》原典。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