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处理完12年却依旧“失信”,男子起诉获赔偿

  发布时间:2024-05-20 01:31:10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导读 现代快报讯记者 邓雯婷)胡某曾向某银行借钱,后因逾期不闹上法庭,双方约定由其他公司来偿还这笔债务。时隔12年后,胡某却发现自己仍处... 。
导读 现代快报讯(记者 邓雯婷)胡某曾向某银行借钱,失信后因逾期不闹上法庭,债务双方约定由其他公司来偿还这笔债务。处理偿时隔12年后,完年胡某却发现自己仍处...

现代快报讯(记者 邓雯婷)胡某曾向某银行借钱,却依起诉后因逾期不闹上法庭,旧男双方约定由其他公司来偿还这笔债务。获赔时隔12年后,失信胡某却发现自己仍处于“失信”状态,债务他要求银行删除不良征信信息却遭拒,处理偿他该怎么办?9月19日,完年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到这起案件。却依起诉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旧男2006年8月,获赔胡某与某银行、失信仕某签订《个人担保借款合同》一份,约定胡某向银行借款5万元,仕某为借款的担保人。合同到期后,胡某、仕某未归还上述借款。银行于2009年9月起诉至法院要求胡某、仕某立即归还贷款本金及利息。诉讼中,银行申请追加某公司为被告,并同意将该笔贷款直接纳入某公司名下,某公司也确认该笔贷款由其实际使用,同意偿还借款本息。各方据此达成调解协议,约定案涉贷款本息由某公司偿还。

2021年1月,胡某查询自己的个人信用报告时发现,案涉5万元贷款仍记载为逾期状态。他要求某银行删除他的不良征信信息,但遭到银行拒绝。为此,胡某起诉至法院请求判令某银行立即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报送删除胡某不良信息的申请,并赔偿胡某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胡某已经于2009年通过法院调解与某银行处理完案涉债务,胡某不再负担相关贷款本息的清偿责任。某银行未按规定及时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报送删除相关不良信息,导致直至2021年相关贷款仍在胡某的征信记录中显示为逾期状态,显然会对胡某的信用评价产生不当影响,侵犯了胡某的名誉权,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一审法院判决,某银行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报送删除胡某案涉不良信息的申请,并赔偿胡某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某银行不服,提起上诉。南京中院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承办法官冯婧雅表示,个人征信是否准确记录将对个人名誉及未来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银行作为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供个人信用信息的主体,其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涉及个人信用的相关信息。《民法典》明确了“信用”属于民事主体名誉的组成部分,强化了对民事主体名誉权的保护。客户的征信信息会影响社会对个人信用的评价,银行应按照相关规定妥善处理客户的征信信息。《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了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法院通过对金融机构处理消费者个人征信信息的不规范行为予以否定性评价,判令金融机构停止侵权并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依法维护了消费者的人格权益。

(编辑 陈海静)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