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7台東6.4地震:氣象局說明地震成因與中央山脈斷層系統有關,餘震雖趨緩卻恐長達1個月

  发布时间:2024-05-17 00:28:42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中央社)台東昨17)天晚上發生規模6.4地震,氣象局今18)天表示,根據觀測,餘震的規模跟頻率有漸漸趨緩情形,研判後續不會再有更大地震,但餘震可能長達1個月時間。Photo Credit: 中央氣象局 。

(中央社)台東昨(17)天晚上發生規模6.4地震,台東氣象局今(18)天表示,地震斷層達個根據觀測,氣象餘震的局說規模跟頻率有漸漸趨緩情形,研判後續不會再有更大地震,明地但餘震可能長達1個月時間。震成中央

306163316_444880351008539_67887948884050Photo Credit: 中央氣象局臉書

根據中央氣象局資訊,17日晚間台東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山脈雖趨最大震度6強,系統全台有感,緩卻這也是恐長49年來關山地區最大地震,且一整夜餘震不斷,台東連高雄、地震斷層達個花蓮都出現地震。氣象

氣象局地震中心課長陳達毅今天上午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局說昨天晚上台東規模6.4地震的位置在台東關山,深度只有7.3公里,全台都有顯著震動,尤其台東池上震度達到6強,是氣象局更改震度計後第一次記錄到6強地震。

陳達毅說,這起地震是今年以來規模第2大地震,包含這起地震,今(2022)年規模6以上地震已經有6起,以次數來看,的確是進入地震活躍期。

陳達毅指出,目前看來後續的47個餘震的分布、次數及規模都有漸漸趨緩情形,但預計2天內還有規模5以上地震、5天有規模4以上地震,整體餘震會長達1個月的時間。

有關這起地震成因,陳達毅說,研判是菲律賓海板塊跟歐亞板塊擠壓下,導致破裂產生地震,與池上斷層的關聯性較低,跟中央山脈的斷層系統較有關聯,雖然這起地震發生地點較為特殊,但中央山脈斷層系統一直都有在活動。

由於花蓮及高雄桃源也陸續發生地震,但氣象局僅將花蓮地震納入這起地震的餘震範圍中,陳達毅解釋,餘震的劃分會看地震跟主震的關聯性,花蓮地震納入的主要原因是離主震近,構造相關性強,而高雄桃源地震則是因為震央有些距離,構造也不同才沒有列入餘震範圍內。

陳達毅說,高雄桃源那起地震或多或少也有受到這起地震影響,但目前看起來未見後續有相關密集或多起地震現象,不須擔心會不會因此引發另一個地震序列。

公路局宣布有5處公路省道出現零星災情

根據交通部公路總局統計,三工處轄區道路截至今日上午8時之通阻情形,包含預警性封閉路段1處,為台20臨105線0K~44K (梅山口至向陽路段),預計今日下午5點解除預警性封閉並恢復正常管制機制。

另有2處災阻路段如下:

  • 台20線192K(新武),邊坡坍方道路阻斷,預計今日中午12時搶通。
  • 台20線195K+400(新武)邊坡坍方道路阻斷,預計今日上午10時搶通。

道路災情亦有兩處如下:

  • 台20線174K(利稻),零星落石、可單線雙向通行,預計今日中午12時搶通。
  • 台20線179K+150(霧鹿))零星落石、可單線雙向通行,預計今日上午10時搶通。

公路總局提醒,最新道路通阻詳情,可利用幸福公路APP或上公路防救災資訊系統及利用智慧化省道即時資訊服務網查詢即時路況,請用路人遵守管制規定。

台東日治時期敷島移民村80多年老屋遭震毀

昨日晚間的地震,讓位在震央的台東陸續傳出零星災情,其中包含一間逾80年日式老屋倒塌,雖然已無人居住,卻是當今少數保存的日治時期敷島移民村傳統房舍。

da08db50-ea96-41d3-8f7e-b15be99ec920老屋倒塌前的樣子。|Photo Credit: 國家文化記憶庫網頁

《中央社》報導,張姓屋主說,搬出老屋後,就作為環境教育場所,常有大學教授帶學生來老屋參觀,研究建築工法、建築材料等,前幾年本來有意想整修,經評估經費太高,難以負擔,就沒有整修。

根據國家文化記憶庫資料,1936年因卑南大圳整建完成,台灣總督府於1938年計畫性地從日本本土滋賀縣、長野縣招募59戶農民共289人,遷入台東地區,同年5月即舉行開村儀式,正式成立「敷島村」,僅成立7年即因戰後撤村。

新聞來源

  • 台東6.4地震與中央山脈斷層較有關 餘震漸緩但恐長達1個月(中央社)
  • 0917地震影響期間,本處道路通阻情形(交通部公路總局)
  • 台東地震 日治時期敷島移民村80多年老屋震毀(中央社)

延伸閱讀

  • 地震來了怎麼辦?緊急避難包要注意4件事,消防署建議裡面要有這6種東西
  • 地震來了!要衝去救孩子,還是先顧好自己?
  • 【圖表】「我是國家級邊緣人?」圖解地震警報系統,讓你一次看懂為什麼有人沒收到警報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黃皓筠
核稿編輯:楊士範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