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心理學:總以成敗得失評價自己,成果不會到來

  发布时间:2024-05-17 00:10:17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Dr. Lo @ drlomentality奧運接近尾聲編按:原文寫於8月6日),在這十幾天裡面,我們看到了許多令人振奮,令人感動的瞬間。許多這樣的畫面,都要從運動這樣純粹的事才能看出來,才能感受 。

文:Dr. Lo @ drlomentality

奧運接近尾聲(編按:原文寫於8月6日),運動在這十幾天裡面,心理學總我們看到了許多令人振奮,成敗成果令人感動的得失到來瞬間。許多這樣的評價畫面,都要從運動這樣純粹的自己事才能看出來,才能感受到。不會

運動,運動就是心理學總在這個高度物質主義的世界中,其中一種以最單純的成敗成果方式告訴我們什麼是為了一個目標,不斷突破自己的得失到來過程。除了跟別人比賽,評價運動員更以最簡單的自己方式去顯示什麼是和自己比賽。

我們要的不會是,和自己比賽,運動和舊的自己比賽,不斷刷出自己的PB(Personal Best)。

在這兩個星期的奧運比賽中,有幾幕我特別感觸。其中一幕,是中國百米跑手蘇炳添以9.83秒刷出亞洲紀錄後,他那激動無比的表情。有些人總會覺得拿不到獎牌又有什麼值得那麼興奮——9.83秒比起世界紀錄不是還差得遠嗎?

這是一種「performance-oriented」 的思維,和定型思維(fixed mindset)有密切關係,做什麼都是為了有成績,因為只有成績才可以顯示自己的價值。這種思維會有什麼問題呢?只以成績定義自己,你就會總想著許多旁門左道或捷徑去以最短的時間拿到那個所謂的「成績」。同時間,由於你太著重成績,對於一些你覺得很難的事,你不會去勇敢挑戰,因為你怕拿不到那個「成績」。

這樣去踏上夢想之路,沿途的風景都被忽略 。以成績論英雄可以,但不能只以成績論英雄 ,對待自己的時候也是一樣,你可以關注成果,但不能只關注成果。蘇炳添32歲,在應該是最後一次的奧運會中,成功進入百米跑決賽,這絕對是自己跑手生涯中最輝煌的戰績,也是自己的艱苦訓練換來最甜美的結局,每個人都應該為他感到高興。

那「performance-oriented」以外的,是一種怎樣的思維呢?那是「mastery-oriented」思維,在中文語境中,「匠人精神」就最能表達這個理論的意思。所謂匠人精神,就是專注於自己的精進,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地,不斷突破自己的界限。這種思維和成長思維(growth mindset)息息相關,相信自己能進步,並以進步去衡量自己的表現 ,贏了固然開心,但即使還沒有跟人一樣厲害,只要能進步,不斷有進步,這就是自己最有價值的事。

有一點諷刺,卻非常有趣的事,總是以成敗得失去評價自己有沒有價值的人,由於不懂聚焦於過程,也不懂享受途中的風景,往往都患得患失,過早在途中放棄,結果那個他們十分著重的「成果」卻不會到來。

但是,以進步過程為價值重心的人,由於十分享受過程中的各種成敗得失,他們會努力尋找各種方法讓自己不斷進步,結果,他們不太重視的「成果」卻突然來了,因為他們總能「master」一件事 ,能夠「master」一件事的匠人不會不成功。

奧運會的各個瞬間之所以令人感動,就是因為我們都知道運動員那種每天都突破自己的精神是那麼值得令人敬佩。汗水換來勝利,令人動容;若然暫時還未能換來成果,也要欣賞自己的轉變,因為,在追夢的過程中,你早已變得更強更好。

人生,不是奪得獎牌才值得慶賀。

本文獲Lo's Psychology授權轉載,內文稍作修改,題目由編輯所擬,原文請看此。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