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資金從成熟行業中抽出來,「國退民進」才是中國國有資本的天然使命

  发布时间:2024-05-19 06:41:41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沈凌德國波昂大學經濟學博士,現執教於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一個多月前我寫評論,送給證監會領導兩個成語,徙木立信和近悅遠來。一個多月後,最高領導層推出了一個振興民營企業的綱領性文件。這就好比徙木立 。

文:沈凌(德國波昂大學經濟學博士,把資本現執教於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

一個多月前我寫評論,金從送給證監會領導兩個成語,成熟出來才中徙木立信和近悅遠來。行業一個多月後,中抽最高領導層推出了一個振興民營企業的國退國國綱領性文件。

這就好比徙木立信這個故事裡面的民進第一步:張榜公佈了一個文稿,告訴大家只要搬動城門口的有資大木頭,就有100斤金子等著你去拿。使命這個告示當然是把資本一個好消息,但是金從20日的資本市場反應卻是高開低走,滬深300跌了0.7%,成熟出來才中恆生指數跌了0.13%。行業這個反應既出乎預料,中抽又在情理之中。國退國國畢竟前一段那麼多的負面情緒積累在那裡,不可能因為一個文件就180度的大轉彎。

那麼接下來應該怎麼辦呢?有什麼辦法能夠讓圍觀的人真正動起來,去搬動那根大木頭呢?

改革開放40年,中國民營經濟迅速發展,早就已經深入到宏觀經濟的方方面面,和國有經濟水乳交融,不再存在什麼游離於民營經濟和國有經濟之外的真空地帶。

短期來講,國進則民退,國退則民進;長期來講,面對來自美國的打壓,我們需要的是國民皆進,同仇敵愾。所以,短期國退,從而讓出一部分競爭性行業空間留給民營經濟去發展,既能夠把資源賦予高效率的民營經濟,獲得整體資源績效的改善;又能夠為國有經濟的長期發展積累新的動能,有利於宏觀經濟的動態最優,可以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地產、銀行的發展應與時俱進

舉例來講,中國房地產業已經被人為壓制了好多年,需求受制於一線城市的控購,供給受制於三條紅線的降槓桿,民營房地產受到的打擊尤其大,在房地產這個早就是完全競爭的行業居然也出現了國進民退的現象。

這著實讓人不解。我們調控房地產業的目的是為了宏觀經濟的健康發展,不是為了打擊民營企業扶持國有企業,搞國進民退。所以,讓國有房地產企業逐步退出這個競爭性領域,給符合宏觀經濟政策的優質民營經濟更大的發展空間,就不僅能夠解決房地產行業的問題,還能樹立一個移動大木頭的實實在在的行為標桿,鼓勵大家的投資積極性,達到中央文件的預期目標。

另外一個例子是國有銀行,他們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不存在和房地產行業一樣的國有經濟應該完全退出的要求。

但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對資本市場提出了新要求。過去資金通過以國有銀行為代表的金融中介,以間接融資為手段,助力經濟成長的模式,越來越不適用於未來以創新企業為主體的新經濟成長模式。既然未來的資本市場應該以直接融資為主,那麼國有商業銀行的發展也需要與時俱進,不能無限制地繼續擴張業務。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作為全民出資人的代表,國資委和財政部,也到了該從國有銀行的投資中獲益的階段了。把國有銀行的每年收益大幅度地用分紅或者回購的手段,轉移到出資人手裡,既可以為新產業基金和改善民生等需求提供資源,也可以控制間接金融市場的繼續擴張,相對地幫助和促進直接融資需求的滿足。

以工商銀行為例,每年單股利潤達到一元錢,分紅卻只有0.3元,市盈率才四、五倍,簡直可以說是明珠暗投。市場價值遠未得到體現。如果能夠在未來五年內分紅70-80%,股價翻翻不成問題。既能帶動股市的估值上升,也能夠從分紅中得到大量資本。何樂而不為?

國資從成熟的行業中調整部分出來

有退有進,資本在不斷地動態調整中獲得最大的回報。私人資本如此,國有資本也是如此。

巴菲特(Warren Buffett)減持比亞迪,不是因為比亞迪現在已經走下坡路了。實際上相反,比亞迪現在正是收獲期,過去十多年的積累到了快速回報的時候。巴菲特選擇這個時候減持,是因為比亞迪的盈利模式已經成熟,市場高度認同他的價值。而巴菲特的資金有比比亞迪更具價值的投資去向。

我們在國有銀行和房地產行業上的國有資金,也具備類似的特徵。從這些成熟的行業中調整部分出來,對整個宏觀經濟影響不大,反而還有利於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利用調整出來的國有資金去改善民生,發展新經濟,更加有利於我們宏觀經濟的長期成長,這才是國有資本的天然使命。

  •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本文經《德國之聲》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客座評論:徙木立信需要國退民進

延伸閱讀

  • 中國資本市場為何與中國男子足球一樣不長進?
  • 中國再度「國進民退」,偏偏民營企業承擔著解決全社會就業的重大任務
  • 分析中國經濟疫後半年數據,「三駕馬車」裡的出口和投資表現低迷
  • 中國青年高失業陷入一個死局,也許要等中美對抗告一段落才有解
  • 中國商業氣氛降至低點,習近平主導的中國市場「不再需要外國人了」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丁肇九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