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播菲利普親王逝世專題被海量申訴,英國BBC報導王室新聞的準則為何?

  发布时间:2024-05-17 01:26:46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林新芮4月9日,英國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港譯「菲臘親王」)辭世,享耆壽99歲,這則訃聞透過BBC主播克羅克索爾Martine Croxall)沉重又不失專業的態度即時播報,並透過BBC的電視、廣播 。

文:林新芮

4月9日,改播英國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港譯「菲臘親王」)辭世,菲利享耆壽99歲,普親這則訃聞透過BBC主播克羅克索爾(Martine Croxall)沉重又不失專業的王逝聞的為何態度即時播報,並透過BBC的世專申訴室新電視、廣播及網路頻道對全國播放。題被

隨後,海量BBC亦取消了週五晚間的英國戲劇與綜藝節目,改播預錄的導王菲利普親王逝世專題,此舉引起廣大民眾的準則反彈,甚至讓BBC收到英國電視史上最多的改播民眾投訴——將近11萬人透過BBC投訴系統表達不滿。

根據收視率公司overnight.tv當晚7點至11點的菲利平均收視率調查,向來奪冠的普親BBC One頻道由於改動節目,收視觀眾比前一週少6%、王逝聞的為何BBC Two頻道的世專申訴室新收視率大跌65%,其他頻道如ITV(英國獨立電視台)的收視率也是大跌60%,只有維持原本節目表的第五頻道(Channel 5)收視上升2.2%,是當天英國公共媒體中唯一收視人口增加的頻道。

另外,當天英國公共媒體的最高收視落在第四頻道(Channel 4)晚間9點的紀實真人秀節目「電視機」(Gogglebox),將近4千2百萬人收看。

這些調查數據顯示了英國民眾對於節目異動的反感、以及對王室成員逝世的預錄節目興趣缺缺,甚至反映了當觀眾不愛看你的節目時,他/她們不只會轉台,而且很可能是關掉電視,轉而看Netflix或YouTube等現代流行的串流平台。

(4月9日當天英國公共媒體的最高收視落在真人秀節目「Gogglebox」。該節目以來自英國各地的許多家庭和朋友小組為特色,他們對自己家中的電視節目做出反應)

在收到海量投訴的六天後BBC於申訴系統上回應:

菲利普親王愛丁堡公爵殿下的辭世消息,不只是關乎國家利益的重要事件,亦與國際利益息息相關。我們理解許多觀眾對於此新聞的覆蓋程度感到不滿,調整常規節目改播悼念菲利普親王的特別節目,也影響到觀眾付費收看BBC電視與廣播既定節目者的權益。

這些改動都經過謹慎地考量,我們所做的決定更彰顯了BBC身為英國公共廣播頻道在傳達國家重要大事時的角色。我們感謝觀眾們的回饋,也將持續聆聽所有觀眾的意見。

公共媒體的報導策略要根據輿論或觀眾申訴而改變嗎?

台灣的前總統李登輝先生於去(2020)年7月過世,享耆壽97歲,台灣的媒體新聞對於此事的覆蓋也是鋪天蓋地,但輿論與收視率似乎未見異議。公視亦於晚間10點緊急播出「李登輝」紀錄片,採訪身在兩岸與日、美的50多位受訪者,探討李登輝對台命運的影響,記錄了台灣民主改革的關鍵年代。

反觀英國,BBC報導王室成員逝世新聞遭批評已經不是第一次。2002年,BBC在報導女王母親伊莉莎白王太后逝世消息時,收到約2千個觀眾申訴,內容包括:不滿節目異動、認為報導不夠嚴謹等等。當時即將擔任BBC副總裁的拜福德(Mark Byford)在事發隔天緊急召集編輯和主播們商討應變對策。19年過去了,拜福德說:「批評者總是會關注你,對我而言,最大的考驗不是媒體的反應,而是觀眾的反應。」

只不過,關於如何及時回應民眾的需求、拿捏報導篇幅,BBC並沒有對外發表任何回應。

據了解,BBC的編輯指南全文公開在網路上,但有個如聖旨般、全大寫粗體字外加雙底線的標題寫著「王室成員逝世編輯指南」卻沒有對外公布,內容以近乎軍事化的精確和文職學究的嚴謹,詳述王室成員逝世的情境下必須要做的事。

此外,針對電視、廣播、網路頻道等平台,以及蘇格蘭、威爾斯等BBC分部都有相近但又稍有不同的規範,甚至連腳本和報導的實際長度與順序也都被逐項列出,被曾擔任BBC編輯、現為新聞學教授的盧克赫斯特(Tim Lukhurst)形容為「當有王室成員逝世時,BBC就會拿出塵封已久的神秘規則來因應」。筆者聯繫BBC媒體中心詢問該指南細則,至截稿前尚未獲得回應。

2021061403擷取自BBC公開版編輯指南
BBC公開的編輯指南截圖,在「如何因應重大事件的即時報導」項目中關於「訃告」的欄位,清楚載明關於王室成員的訃告注意事項「並未」撰寫在此

盧克赫斯特表示,他曾經祈禱「王室成員逝世的新聞不要發生在自己排班的時候」,因為所有編輯都知道,不管是誰負責報導王室成員逝世的消息,一定會在語調、內容或時間上犯錯,而這些「污點」都將跟著你的新聞生涯一輩子,所以根據「王室成員逝世編輯指南」做出合宜判斷是必須的。

另外,據BBC內部員工表示,菲利普親王在很久以前就被歸在「第一類」(Category A),是年事較高、近期曾因病入院的王室成員,在關於辭世報導的準備層級裡是最優先的類別,他對於此次BBC改動節目表,以預錄節目排播的情況並不感到意外。

不過,這次關於菲利普親王的逝世報導被海量申訴仍舊顯示了一個迫切的議題:

「在這個觀眾群相對分散、也更加不順從的年代,一個國家級的公共媒體能否強迫整個國家一起哀悼一個人?」

歷史上的類似事件

當黛安娜王妃於1997年死於車禍事件時,大部分的英國民眾才剛開始能看第五個電視頻道。如今,英國民眾不只有BBC,串流平台Netflix和YouTube的崛起也讓觀眾有更多的地方轉台。

1997年曾任BBC媒體高管(Controller)的班尼斯特(Matthew Bannister)說明了這兩個事件並不能混為一談、因為是完全不同的脈絡與情境。

班尼斯特告訴《觀察家報》(Observer):「1997年,36歲女性發生了一個大家都毫無頭緒的深夜車禍事件;如今,我們談論的是一位高齡99歲過世的男性,非常令人難過的消息,但並非無法預測或讓人太過震驚。我們的編審判斷被公眾情緒所引導,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意外的。有些觀眾會在事發之後告訴我們、或是當下,但是比起向我們發送震驚和悲傷信息的人數相比,他們只是少數。」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即使使用社交媒體,猜測某些人的想法可能更容易,但它不見得因此能帶你了解多數人的想法。

BBC新聞部員工表示,長期計劃進行大規模報導的原因是BBC仍然承受著女王母親過世時的傷痕,因為當時右翼報紙認為BBC的報導不夠恭敬。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