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未來十年的變與不變,2032年台灣各政黨版圖分布會是如何?

  发布时间:2024-05-17 13:34:09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王宏恩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在台中一中被選進數學校隊,接著考取台大電機系後想當個科學家。在椰林繞了一圈後,覺得還是人類有趣多了,於是跟著數學一起投入研究政治,成了政治科學家)十年 。

文:王宏恩(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假設在台中一中被選進數學校隊,未來灣各接著考取台大電機系後想當個科學家。年的年台在椰林繞了一圈後,變與不變版圖覺得還是政黨人類有趣多了,於是分布跟著數學一起投入研究政治,成了政治科學家)

十年之後台灣的會何政黨分布是什麼樣子?學者最害怕做這種預測了,因為預測就是假設用來不準的。

賓州大學(跨非常多領域)教授Philip Tetlock在許多研究中都指出(例如這篇〈Expert Political Judgment: How Good Is It?未來灣各 How Can We Know?〉),政治與經濟學者在預測的年的年台準度上往往不怎麼樣,而且學者往往之後就忘記自己當初預測了什麼了,變與不變版圖如同當初大多數美國學者沒預測到蘇聯忽然解體,政黨解體那一天,分布還有很多學者正在討論蘇聯的會何制度為什麼可以延續那麼久。

當然,假設同樣身為政治學者,我們可以說因為政治乃眾人之事,所以政治的結果是眾人各自努力並互相抵銷的結果,如同《魷魚遊戲》裡面拔河結果大家都用盡全力,但最後還是有意外。但至少從政治學的角度來說,我們可以討論一些國際結構限制與國內民調的變化,來推測未來台灣政黨版圖可能的大方向。

未來十年的變與不變

首先,先從我熟悉的民調講起。

未來十年的民調裡面,有三個持續上升的因素。一個是台灣認同,台灣認同在台灣的比例目前已經超過七成,雖然近年來跟蔡英文執政結果綁在一起而開始有起伏,但整體來說向上的趨勢是不變的。如同我恩師洪永泰預測說,本省外省的標籤在近年來逐漸不能用來動員或解釋選舉,當台灣認同成為絕對多數時,台灣認同可能同樣在動員上失去效果。

第二個則是後物質主義(post-materialism)。後物質主義是最近過世的大師Inglehart的經典之作,他追蹤過去四十年先進民主國家的民調變化並結合心理學,發現說人們假如年輕時沒有經歷過戰亂挨餓,長大就會更支持自我實現、自由人權等價值,同時把經濟成長(或穩定的經濟表現)視為是理所當然。但假如人們年輕時曾經經歷過戰亂或挨餓,不把經濟視為理所當然,那長大就同樣會比較重視經濟發展、強調開發。歐美各國的後物質主義都在過去幾十年不斷上升而成為主流。

在台灣,即使有戰爭威脅,但戰爭仍未發生,過去經濟狀況也還可以,因此台灣民眾支持後物質主義的比例同樣會逐漸上升。

與後物質有關的另一個潛在趨勢則是新移民。新移民在幾年前的人數開始多到可以選上一席不分區,而兩大黨也開始在不分區之內加入新移民代表。過去許多台灣人認為台灣並沒有移民或歧視問題,但這大多是來自於台灣的移民並不夠多。當台灣的移民開始認真爭取基本人權、乃至於要求在教育內容上進行討論(語言、文化等),一些問卷實驗法都顯示台灣民眾對於移民並沒有那麼「友善」。

這個議題同時會被上面兩個因素動員而政治化。

第三個則是無黨派。台灣無黨派的支持者在近年越來越多,甚至在2018年初曾經一度超越50%。在民調中宣稱自己是無黨派,除了覺得自稱無黨無派很光榮以外,另外也是認為自稱屬於藍綠兩大黨無法帶給自己光榮感。這也因為兩大黨都政黨輪替且全面執政過,因此一些課責變得清楚,無法再說是因為對方政黨阻撓所致。兩大黨標籤終將成為包袱,民眾除了覺得非必要、某則沒必要背負這些包袱。

民眾黨民主戰車公投全台宣講起跑記者會(1)Photo Credit: 中央社

講完三個趨勢之後,接著講不變的因素。由於憲法修正案,所以我們先假設未來十年內台灣的選舉方式不會改變,仍然為總統制搭配單一選區兩票制,大黨在區域立委受惠於中間選民定理,而小黨在不分區則有部分機會。然後,人民仍認為總統的權力必須大於憲法給予的範圍。

未來台灣政黨分布的三種可能情況

在上述兩個變、一個不變的因素講完後,接著就是把這些趨勢套用在未來三種可能的狀況。

2032年,假如地球還沒有因為全球暖化毀滅、中國還沒在其他衝突把美國打倒、台灣還有選舉的話,那此時美國大概已經再次經歷了至少一次政黨輪替(美國一些選民就是覺得時間到該換了)、美國仍然具有可觀的反擊能力與自然資源;而中國假如還是習近平主政,那代表他已經挺過了第二個十年,準備要在2032年開啟第三個十年。

後面這點尤其重要,因為此時中國在2032的表現會影響到上述因子對台灣政治的影響。

第一種可能的假想狀況,是軍事衝突過後。中國循著克里米亞模式,突襲並佔領南海或者金馬。這是許多美國智庫預測接下來幾年會發生的情形。這個小規模衝突讓習近平可以對民意交代以成功在2022至2027年之間連任、中國愛國主義大鎮壓過經濟轉型的陣痛期。國際看到了中國的實際作為,使得台灣自願或被迫的跟美國合作與監督。

但也因為這個衝突,台灣認同同樣強化,這認同讓台灣民眾短期上願意忍受經濟脫鉤,以及清理親中政黨的政策。

此時,台灣的政黨分布可能會如同日本自民黨,民進黨獨大並佔據維持經濟發展與國防的位置,無黨派選民覺得「不然還能怎樣」。因為戰爭與經濟破壞,國人對於後物質主義的支持可能會下降,但還是會有需要回應後物質主義的需求(例如人權、環境保護等),因此這些民意可能會透過民進黨內派系或者左獨小黨的形式存在。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