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氣的現代詩】鹿鳴〈外送員不思議〉:精巧掌握詞彙「多義性」,延伸到作者對人生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4-05-16 20:17:12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今年11月,文學界最具指標性的林榮三文學獎揭曉,這首〈外送員不思議〉得到第三名,而這篇作品是五首獲獎的新詩中,語言最簡單直白的。不過,在簡單的文字中,作者掌握了寫詩最重要的技巧「詞彙的多義性」,讓這首 。

今年11月,接地文學界最具指標性的氣的巧掌林榮三文學獎揭曉,這首〈外送員不思議〉得到第三名,現代而這篇作品是詩鹿送員五首獲獎的新詩中,語言最簡單直白的鳴外。不過,不思在簡單的議精義性延伸文字中,作者掌握了寫詩最重要的握詞技巧「詞彙的多義性」,讓這首詩在直白的彙多文字外,更展露出作者精心設計的到作的思巧思。

鹿鳴〈外送員不思議〉

似乎有了方向
接單。人生取餐。接地遞送。氣的巧掌像是現代時鐘
沿途承接時間
時間不屬於秒針與我
只是經過而已

當一座城以食欲轉動我
成為一條路
三份披薩,十二盒鍋貼,詩鹿送員一碗拉麵配清酒
各有各的愛與歸處
一切新鮮,可口,營養
我在路上,沒有他方

不遠處傳來陣雨的聲音
以及雨中愈發凌亂的腳印
走過海岸走過日落以及一首詩
所遺留下來的腳印
那些泥濘都無關於溫飽的
只是我曾經徘徊
剛好淋濕了而已

鐘聲。花園。車站。咖啡館。
我介入風景
我駛離風景
一次轉彎傾斜一道陰影
我在陰影裡,不斷撿拾昨日的自己

放學的孩童一路笑鬧
我禮讓那樣的飛奔
(很抱歉,您的餐點因此延遲了)
再次行經老家的地址
陽台上綻放著不知名的小黃花
(我領著訂單編號,沒有停留)
偶爾在熟悉的辦公大樓前
遞交餐點如同
終究音訊全無的履歷
謙卑,微笑,小心翼翼
(祝您用餐愉快)

一方小小的屏幕我依然困守
遠方的食指不經意觸碰
就注定了下一條路
我是路,卻和美食為一體
被什麼所享用著

依然在路上,路上有遺失的風景
不斷帶我偏離此刻的導航
那些鐘聲下的追逐、花園裡的許諾
那些延宕多時的遠行
那些泛黃的詩篇
一切充滿味覺,卻不覺得餓

似乎有了方向
似乎沒有他方,如果抵達之外
還有其他抵達
離開之後
我將再次前往哪裡?

什麼是多義性?

在理解這首詩之前,可以先談談什麼是「多義性」。多義性就是指一個詞語(或一個比喻),有多種意義。一般最常見、最好懂的「多義性」,大概就是是笑話的諧音雙關,這邊容我舉一個很古早的飲料杯的爛笑話做例子:

Q:灰熊、白熊、黑熊,哪隻熊最厲害?
A:灰熊。因為灰熊厲害。(台語「非常厲害」)

如果我們分去分析這個爛笑話,它答案就有(1)「非常厲害」和(2)「灰熊厲害」兩種意義,因此可以稱為「多義」。

但會寫詩的人,要追求不是這種拿來當冷笑話的諧音「多義性」,而是透過形容詞、比喻、前後句的跳接,讓一個詞,擁有至少兩個意思。尤其當這些意思,都能完美地符合詩的「主題」,就能營造出美感。

接下來我將用「方向」、「路」、「美食」這三個詩中重要的詞彙,跟大家談談作者怎麼在作品中設計詞彙的多義性。

單一詞彙的多義性:「方向」既是「騎車方向」也是「指針方向」

首先,跟方向有關的多義性,在第一段最明顯。當我們讀到第一行和第二行前半段「似乎有了方向/接單。取餐。遞送。」會直覺認為,這裡的「方向」指的是外送員在路上跑來跑去的「道路方向、騎車方向」。

但接下來,我想請大家做個小實驗:拿一個有秒針的時鐘放在面前,然後一邊看著時鐘,一邊朗讀「接單。取餐。遞送。像是時鐘」這句話。你會發現,在朗讀「接單。取餐。遞送。」的時候,一個詞剛好花大約一秒鐘。這句詩中的三個句點,除了代表斷句,似乎也象徵秒針在鐘面上「㗳、㗳、㗳」走動的聲音。

再配合後面一些跟時間、秒針有關的句子,我們可以知道,第一句的「似乎有了『方向』」,指的不僅是「道路、騎車方向」,也代表「時鐘指針的指向」。

到這裡,我們已經知道「方向」的兩個意義:(1)道路、騎車方向(2)時鐘指針的指向。但別忘了,這樣的「多義」還要符合「主題」,才能造就美感。

而這兩種意思,剛好都切合主題:外送員的工作跟時間非常有關,除了午餐、晚餐、宵夜這些熱門時段,其他時段的訂單比較少、也比較難搶。因此,外送員飆得越快、能在「熱門時段」送的訂單就越多,他們的薪水,也會因此越多。因此,「分秒必爭」以及「穿梭街道」是對外送工作非常貼切的寫照。

比喻的多義性:「我=路」、「我=美食」都各自有兩種意思

接著,在第六段,我們也可以看到結合「我」、「路」和「美食」的多義性,第六段的第四行,作者寫道:「我是路,卻和美食為一體/被什麼所享用著」。

首先「我=路」的這個比喻,除了代表(1)外送員必須整天奔波在馬路、街道間,也象徵(2)外送的工作非常卑微,就像是人們腳下踩的路。「我=路」的比喻,就有了「多義性」。

而這段還有另外一組比喻,就是「我=美食」。但要了解這個比喻,必須先熟悉「食物」在文學中常見的象徵。因為食物能任人宰割、被人類享用、變成人類養分來源,因此,如果作者把一個人比喻為「食物」,可能代表這個人喪失了自主權、沒有主體性,甚至被人欺凌,「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個成語,就是最好的例子。

因此,「我和美食為一體/被什麼所享用著」,代表的除了字面上所說的(1)外送員必須載著美食跑來跑去,就像和美食為一體,同時也象徵(2)外送員的工作非常辛苦,簡直沒有主體性。「我=美食」的這個比喻,也有了超過一種意思,展現了「多義性」。

而「我=路」、「我=美食」這兩組比喻,都能說明外送員的工做有多辛苦、多麼卑微,也非常符合這首詩的主題。

「方向」的另一重意義,延伸到作者對人生的思考

最後,再讓我們回到「方向」。「方向」這個詞,不僅在第一段有「騎車方向」、「指針方向」兩種意義,更在最後一段出現,衍生出第三種意義。

「似乎有了方向/似乎沒有他方,如果抵達之外/還有其他抵達/離開之後/我將再次前往哪裡?」這段的意思,是探討外送員的職涯。他們不停地在大街小巷間穿梭,抵達餐廳,離開餐廳,抵達別人家,又離開別人家,有的外送員一天可能工作超過13小時,忙得團團轉,很難有空靜下心來、好好想想人生的下一步要怎麼走。

尤其,很多人開始做外送,是因為這個工作能自由掌控時間、也能說走就走,有些人可能是剛畢業、剛被fire,或者投資失利,在人生的轉換期進入這行。有的人可能真的愛上這份工作,但也有不少人,明明想離開,卻迷失在每天的例行公事中,沒有時間思考人生規劃。

因此,最後一段的「方向」就同時有「騎車方向」跟「人生方向」兩種意思。就「騎車方向」而言,外送員只要有訂單,就能確定方向;但就「人生方向」而言,卻完全相反,外送員的訂單越多、工作越忙,越不容易想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而這樣的矛盾,也不只是外送員獨有,可以套用在每個因為工作而忙碌的人身上。

林榮三文學獎,向來是文學界單篇作品的最高榮譽。而「多義性」只是詩人的基本功而已,這首詩能得到林榮三文學獎的三獎,還有太多讓評審眼睛為之一亮的優點,想知道的可以參考評審紀錄,以及評審李進文的意見。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