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路·藍旅》04. 在重生之後 書寫臺灣生命力-南投魚池

  发布时间:2024-05-17 00:52:57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Text: Irene Lee Photo: Roger Wang地震震碎的 我們親手拼回去-山楂腳社區「你覺得地震是好事嗎?」來到南投魚池鄉的山楂腳社區,「森林紅茶」的葉大嫂劉鳴升)問了我們這一個問 。

Text: Irene Lee Photo: Roger Wang

2
3
4
5

地震震碎的 我們親手拼回去-山楂腳社區

「你覺得地震是好事嗎?」來到南投魚池鄉的山楂腳社區,「森林紅茶」的藍旅力-葉大嫂(劉鳴升)問了我們這一個問題。一時間,重生之後我們都答不上來。書寫生命

1999年9月21日,臺灣一個台灣人不會忘記的南投日子,一夕之間的魚池天搖地動,震碎了無數人的碧路心,尤其在受創甚鉅的藍旅力-南投,震盪之間風雲變色,重生之後成了許多人揮之不去的書寫生命陰霾,「現在想起來都還是臺灣想掉眼淚」,山楂腳雖未如其他地區那般災情嚴重,南投但仍為當地居民埋下深深的魚池恐懼與不安。講起921剛發生時的碧路生活景況,活潑樂觀的葉大嫂也瞬間收起笑容,嘆著氣說:「那時候葉大哥(葉金龍)擔任鄰長,好多人都跑來找我們哭,許多人家園田產毀壞或是失去親人,更多的人是失去希望。」

6
位於南投縣魚池鄉的山楂腳社區
葉大嫂問我們: 「你覺得地震是好事嗎?」

災後重建並不簡單,震壞的不只是家園,更震垮了許多人的信心,在一片愁雲慘霧之中,葉大嫂收集起甕瓦碎片,填滿被悲傷掠奪的時間。隨著葉大嫂和葉大哥慢步走在山楂腳社區中,我們看到路旁的擋土牆上,一張張由杯盤甕瓦碎片拼出的壁畫,都是葉大嫂當初領著居民一點一滴完成的。起初,葉大嫂單純的只是想幫大家找點別的事情做,轉移不安與悲傷的心情,「一開始拉著大家一起來貼,很多人都在一旁觀望,到後來,大家貼到天黑都還不肯回家吃飯。」葉大嫂意外帶出「藝術治療」的效果,讓不少原本總在家流淚的居民開始走出家門,在平時生活的小徑上,貼出採茶、插秧、撿山楂等等在地文化點滴,重拾以往的笑容。佈滿在擋土牆上的壁畫,不只撫慰了人心,也造就了山楂腳社區獨一無二的「文化牆」,反映出當地居民的重生與屬於在地獨有的故事。

屬於山楂腳社區,獨一無二的文化牆
《擔米路的故事》以前這裡的山是旱地,得到走一段陡峭難行的紅仁土到西邊的山上才能種植
《葉正榮》當村民都聚在一起拚貼,中風的葉正榮也想參與,於是葉大嫂請他當起模特兒,貼出他戴斗笠的樣子
《收租》早期這裡是原住民開發之地,這裡近日月潭,北窟是邵族,過坑則是布農族。在農曆過年時會來家家戶戶收租
《北管》過年期間,廟裡的一些長輩會集合起來演奏北管戲曲,有的拉胡琴、有的吹嗩吶,增添過年的歡樂
《播田》以往過年時,若田裡有水,初二就得播田插秧
《會吃蟲的老人與愛拉弦仔的老人》右邊為葉水成,曾念過日本書,為人好客,喜歡招呼客人到家中喝茶;左邊為葉金山,喜歡拉胡琴唱歌,無論國樂、漢樂或民謠都很在行

在文化牆形成之前,得先從葉大哥的「石頭麻將」開始說起,葉大嫂回憶著:「還記得以往過年總會興高采烈地出門打麻將,但大地震之後怎麼會有心情?那年不知道初二還是初三,葉大哥開始一個人打起『石頭麻將』,他把家裡樓梯的扶手,用水泥黏上一顆一顆的石頭,我知道他在想辦法紓解情緒,就笑他真的麻將不打,每天都在摸『石頭麻將』。」這一摸,堆疊出一處貼滿石頭的樓梯扶手,成了文化牆的「前傳」。葉大嫂表示,要將石頭黏上扶手、碎片黏在牆上都很不容易,常常黏了一邊,另一邊就掉了,需要長時間的專注與耐心,正如同於地震後的修復工作,需要一段時間及大夥共同的信念,重新拼回破碎的美好。

《山楂》這裡以前有天然野生的山楂長在附近山上,可惜那時居民不識寶,將山楂砍掉後造林
葉大哥的「石頭麻將」
葉大嫂說:「我是坐轎子嫁給葉大哥的。」
葉大哥開完笑說:「因為新娘子太胖了,所以轎子的木棍都變彎了,抬轎的人很辛苦!」
《採茶》過完年後要開始採春茶,在山上的茶園哩,男女會對唱山歌,苦中作樂
《犁田》象徵著災後的社區的重振,靠著各界的幫忙,帶著大家向前走
《祖厝》葉大哥古早在溪邊的祖厝,當初葉大嫂嫁過來的地方,可惜在921時震壞了
葉大嫂說這是她自己,一邊擔番薯一邊擔嬰兒

當退休生活變成事業第二春-森林紅茶

而921也成了「森林紅茶」發跡的轉捩點,原是想回鄉過退休生活的葉大哥和葉大嫂,買了船到日月潭做水上人家,一陣子之後將船賣掉拿到現金67萬,葉大嫂清楚的記得,那天賣了船,葉大哥開開心心的進房睡覺,錢都還來不及存到戶頭,當晚就地震了,而這67萬之後陸續用在居民的伙食、建築的重建,全都貢獻給了社區。

除此之外,葉大哥和葉大嫂眼見震後村民不僅失去笑顏也頓失對生活的盼望,於是,在那重建的年代,採取專家對於魚池鄉茶農「紅茶再造」的建議,夫妻倆決定砍掉檳榔樹,復耕自家的茶園,組成紅茶產銷班第六班,為當地居民製造一些工作機會,期許能為這些老鄰居們重拾對生活的依靠和希望,重新走出一條生路。

憑藉著早期曾興盛的紅茶產業,堅持自然農法栽種與手採一心二葉之標準,與各界專業人士合作,利用活菌改變土質,如今成功將森林紅茶推出國際,也吸引不少知名人士與企業支持合作。

「你覺得地震是好事嗎?」葉大嫂見我們無語,便繼續說道,地震帶來了破壞,震碎了原本安穩的生活,無數人的家園及生命長眠於土地之中,這當然不是好事!然而,地震同時也讓她感受到真真切切的人性,有些人迷失在災難後的痛苦中;有些人擦乾淚水奮力重建生活;也有些人在困苦時不忘貢獻己力、共度難關,而葉大哥與葉大嫂屬於後者。災難固然造成不少苦痛,卻也令人從中淬鍊出更強韌的生命力,體認到其實生命可以沒有極限,我們在山楂腳社區看到的,正是重生後的美麗。

在消失的日潭 種下一片豐沛生態-頭社活盆地

同樣因為921而改變人生的,還有原為獸醫返鄉務農的王順瑜,身為農家子弟,在地震之後,眼見家鄉農業重挫,因而回鄉貢獻己力。

行經日月潭,隨他來到群山環繞的頭社盆地,王順瑜熟練的領著我們進入他悉心照料的自然天地,「這裡是日月潭唯一的傳統農村,為泥炭土地層,底下有70米深的泥炭土,所以這裡完全沒有辦法蓋房子,因為房子會慢慢的沉入土中,在台灣,這麼平坦的地方卻沒有蓋農舍算是十分少見的!」由於如此「得天獨厚」的地質,這一片在別人眼中經常淹水的無用之地,卻因王順瑜成了豐沛生態的搖籃。

「這裡其實就是傳說中消失的日潭。」提及日月潭的演變,最早由清代《遊水裡社記》所記載:「其水不知何來,瀦而為潭,長幾十里,闊三之一。水分丹、碧二色,故名日月潭。」後來,日本人修築水壩,日潭逐漸陸化,淤積成為活盆地,而月潭就是今日我們口中碧綠氤氳的日月潭。王順瑜一邊說著頭社活盆地的演進歷程,一邊帶著我們爬上一處早期橋墩的遺骸,手指著前方的水漥處,「我小時候這邊都是有路的,只是後來都沉了下去。」站在高處,整個地形歷史在王順瑜的描繪下彷彿清晰可見。

王順瑜帶著我們爬上一處早期橋墩的遺骸
日潭為丹色
「我小時候這邊都是有路的,只是後來都沉了下去。」

就在回鄉不久後,日月潭地區僅存的10棵水社柳面臨被砍掉的危機,「水社柳是特有種的水生植物,在1912年被日本學者在此發現,並以日月潭舊稱『水社』命名為水社柳,一般被認為無經濟價值而砍掉改種水稻,其實水社柳擁有極佳的護岸的功能,能將土壤牢牢抓住而不崩塌,對生態環境是無價的。」一肩扛下保育水社柳的責任,王順瑜買下人生中的第一塊地,也為日後此地豐沛的生態環境,埋下第一顆種子。

當初差點被砍掉的珍貴水社柳
如今在王順瑜的努力下成功復育 

與花共舞 被國寶樹環繞的金針花海

繼續向前,眼前映入一片金黃,全台唯一種在濕地「會跳舞的金針花」也是王順瑜另一項驚人的成就,在大多數人不看好的情況下,他成功自國外取經、深入研究,成功培育出適地適種的金針花,「由於地形的關係,這邊很容易淹水,尤其在七、八月下過大雨的時候,整片金針花看不到莖,像浮在水面上,成了真正的金針花『海』,這也成了此處的特色之一,我們希望強調適地適種,不用掠奪的方式去大量生產,用金針花來訴說這塊土地的故事。」花海旁,差點瀕臨絕種的水社柳也在王順瑜的栽培下茁壯成長,圍著金針花成了最天然的護岸,王順瑜表示,農田圍欄何須使用水泥鐵欄杆?水社柳不僅能助於水土保持,也豐富了生態,連消失許久的黃金蝴蝶都再度現身!

王順瑜陸續引進上千種不同的金針花品種
在活盆地上輕跳感受土地的脈動,這裡是唯一能與金針花共舞的地方

經過近十年的培育,王順瑜陸續引進上千種不同的金針花品種,計畫打造出如北海道花海般絢麗多彩之景,步入金針花種植園區之中,零星的花開在一片綠葉當中格外吸引目光,有的紅、有的紫、還有的像滾了蕾絲邊,朵朵鮮艷又奇特,使得InDetail一行人驚呼連連;「嚐嚐看!」一轉頭,王順瑜笑盈盈的遞上一朵現摘嫩黃的金針花,送入嘴裡清脆而鮮甜,隨即又割下了幾株「美人心」讓我們品嘗,「金針花別稱一日美人,而美人心就是金針花的嫩莖,此外,金針花也稱做忘憂草,未開花時是菜,開花後成了藥,有寧神的作用。」從莖到花,王順瑜將金針花的效用發揮到最大,不僅開創了觀光價值,也是能支持營運之經濟作物,「當初,因為保育水社柳,我買下人生中第一塊地,為了維持濕地的運作而去栽種金針花,沒想到土地回饋給我們的反而更多。」

如百合般香氣迷人
天然滾有蕾絲邊的金針花
金針花未開花時是菜,開花後成了藥
現採現吃美人心,鮮甜清爽

如今的南投,經過重創與重生,洗鍊成更堅毅的模樣,在山林中,震不垮葉大哥與葉大嫂的樂觀堅強,就憑藉著雙手,築出帶來希望的文化牆與森林紅茶;在日月潭旁,王順瑜在震後投身農業,護住了稀有的水社柳,將陸化的沼澤地開創出一片金黃,孕育出比以前更好的生態環境。遭逢災難的嚴峻挑戰之後,如《美麗島》一曲所吟唱:「我們這裡有勇敢的人民,蓽路藍縷以啟山林。」

台灣土地上的藍橢圓

1999年不可抵擋的天災,曾令台灣遭受重重的一擊,接踵而來的2008年金融海嘯,也為市場掀起不小的波瀾,而Ford成為當時第一個從金融海嘯中重生的美國車廠,背後多虧了比爾福特(Bill Ford)的自覺與果斷,找來艾倫穆拉利(Alan Mulally)攜手合作、共渡難關。

Ford 美國總部
Ford前任執行長Alan Mulally (左) / Ford執行董事長 Bill Ford (中)/Ford現任執行長Mark Fields (右)

當時,Ford以「One Ford」策略,將品牌簡化並專注於核心,有效解決了資源分散、車款複雜的管理問題,降低製造成本,讓Ford品牌再次活絡。

「失敗讓我們有機會能以更睿智的方式重新開始。」Ford創辦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曾這麼說,我們無法避免災難,卻能改變面對災難的態度,在南投,勇敢的台灣人憑藉一己之力,災後重新開創出一片新天地;當Ford面對金融海嘯,危急存亡之際,仍堅定腳步,最終走出屬於自己的重生之路。

►Ford Taiwan Faceook

►Ford 官網

►Ford Love Taiwan移動全紀錄

本文獲InDetail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www.indetail.com.tw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