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辣椒螃蟹創始人逝世,當年意外把辣椒醬當番茄醬翻炒而創造這道美食

  发布时间:2024-05-17 10:39:10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王震宇編按:本文作者為新加坡人,文中的「本地」、意旨「新加坡」。關於新加坡美食你不知道的事說起新加坡的辣椒螃蟹,普羅大眾的評價和印像多停留在它是一道美味佳餚,但對其歷史和來源多半一知半解。新加坡的 。

文:王震宇

編按:本文作者為新加坡人,新加蟹創文中的坡辣「本地」、意旨「新加坡」。椒螃椒醬

關於新加坡美食你不知道的始人逝世食事

說起新加坡的辣椒螃蟹,普羅大眾的當年當番道美評價和印像多停留在它是一道美味佳餚,但對其歷史和來源多半一知半解。意外

新加坡的把辣食評家們2月在網路上陸續發文,悼念一位號稱「新加坡辣椒螃蟹之母」的茄醬人物,才讓更多人知曉,翻炒原來新加坡辣椒螃蟹的而創創始人就是她——徐炎珍女士(Cher Yam Tien)。

徐炎珍今年2月15日逝世,造這享年90歲。新加蟹創

著名食評家司徒國輝在臉書貼文中寫道,坡辣辣椒螃蟹是椒螃椒醬徐炎珍在50年代研創的,而她「烹煮螃蟹時加入辣椒醬的始人逝世食大膽想法,如今已烙印在本地(新加坡)飲食文化的歷史篇章裡。」

原來最早的時候,新加坡的辣椒螃蟹只是以番茄醬翻炒。據悉,徐炎珍和丈夫林春義1956年在經營海鮮手推車檔口時,無意間用了辣椒醬而非番茄醬下鍋,反而味道更佳,大受食客喜愛,因而這道美食才正式「面世」。

夫妻倆原本經營無招牌小檔口,1962年才開設「棕櫚灘海鮮」(Palm Beach Seafood)餐館。

餐館事業後來由徐炎珍的兒子林羅倫繼承。他創辦了東皇海鮮樓,目前位於馬林百列一帶的這家餐館,仍售賣著原味的番茄辣椒螃蟹。

shutterstock_1162044586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棕櫚灘海鮮」的辣椒螃蟹

一道特色美食的背後,其實蘊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就像辣椒螃蟹一樣,也是徐炎珍將原味「陰差陽錯」調配一番,才締造出經典口味,代代相傳。

而除了辣椒螃蟹,新加坡其他著名美食還有哪些趣味冷知識?

海南雞飯

海南雞飯也是大多數旅客來新家坡時必吃的一道「國菜」,它還曾經和辣椒螃蟹一同入列美國CNN全球50大美食榜單。

這道美食早期是由海南島的中國移民帶入新加坡,而其「原貌」包含文昌雞、油飯、辣椒醬、以及薑粉、蠔油、大蒜等。

雖然海南雞飯「飄洋過海」落戶新加坡,但新加坡和海南兩地烹煮這道佳餚的方式還是略有不同。

在新加坡,海南籍廚師只用雞肉烹製雞汁,但在海南會結合豬骨和雞骨炮製而成。

shutterstock_1705180831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海南雞飯

咖椰吐司

提起「海南」,就不得不介紹另一道富有濃郁獅城特色的咖椰吐司(kaya toast)。

咖椰吐司的歷史可追溯至上世紀初。當時,新加坡的海南移民在英國人的家庭擔任廚師,他們吃的早餐就有吐司、牛油,以及果醬。

後來,這些移民開設咖啡店,就以咖椰醬取代果醬。直到今天,咖椰吐司配搭牛油+兩顆半生熟蛋,仍是很多新加坡人必點的早餐或下午茶。

shutterstock_1740169475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咖椰吐司

至於咖椰的由來,據傳它是從葡式果醬(egg jam)調製成新馬一帶獨有的歐式果醬。

「Kaya」一詞則源自於馬來語,意指「豐富」,用以形容厚厚的一層咖椰醬也十分貼切。

叻沙

你知道嗎,一碗碗香噴噴又嗆又辣的叻沙(laksa),居然曾加入令人毛骨悚然的食材!

據悉在上世紀50年代,小販們為了增添叻沙的鹹味,竟有攤主加入蚯蚓(earthworms),甚至連蛆蟲(maggots)也一起丟下鍋熬煮,為的是要吃掉湯底中的細菌。

還好,當年聽似暗黑料理的叻沙,現在早已沒有這些奇奇怪怪的生物。今天在小販中心售賣的叻沙,一般上只會有蝦、蛤蜊、魚餅、豆包、豆芽,以及水煮蛋。

另一方面,「叻沙」一詞其實源自波斯語「laksha」,即麵條之意。無獨有偶,叻沙最早是在馬六甲海峽出現,那里當時有很多波斯商人探訪。

傳承多年後,現在叻沙的口味也很多元,除了有加東叻沙(娘惹叻沙),還有亞參叻沙、乾炒叻沙等等。

shutterstock_1939266568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叻沙

沙爹

由鮮嫩多汁的雞肉、牛肉和羊肉串成的沙爹,是新加坡人鍾愛的夜宵美食。

沙爹的靈感來自阿拉伯特色佳餚烤肉串。在新加坡,除了把肉插入木串烘烤,有時也會戳入以椰子樹乾製成的竹籤。

吃沙爹肯定少不了以香菜和孜然種子等材料製成的花生醬汁。

在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的新加坡,衛生標準仍有待改善,當時在美芝路一帶可見到一些無執照營業的攤主售賣沙爹。

有趣的是,食客購買沙爹肉串後,並沒有專屬的花生醬,而是沾在一大鍋的「共享」醬汁裡這麼吃。

咖哩卜(curry puff)

新加坡常見的特色小吃咖哩卜,歷史非常悠久。

1800年代面世的咖哩卜,其實是受到英式康沃爾餡餅(Cornish pastry)、葡式肉餡捲餅和印度咖哩角(samosa)的啟發。

新加坡人一般稱之為curry puff,在馬來同胞口中則是「epok-epok」。咖哩卜的月牙形狀也是馬來人推崇的,以此向伊斯蘭信仰致意。

歷經時代變遷,咖哩卜不再是只有咖哩馬鈴薯、肉類、沙丁魚、雞蛋等口味,如今還出現了別出心裁的新版咖哩卜,可吃到榴槤、紅豆、燕窩、烏打(辣魚肉泥)等餡料。

shutterstock_769029085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咖哩卜(curry puff)

本文獲新加坡紅螞蟻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為何新加坡兩家餐飲業老字號宣布永久停業?
  • 新加坡擬申請「小販中心」列世界文化遺產 馬國名廚:我們才是小販餐飲天堂
  • 味道總是老的好?「美食天堂」新加坡面臨的品味挑戰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