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路 · 藍旅》05. 旅行的意義 東臺灣生活態度實踐家

  发布时间:2024-06-12 17:18:28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Text: Irene Lee Photo: Roger Wang池上直覺黃金獵犬:一郎Photo credit: 池上直覺)因為旅行找到理想生活一間很不起眼的老房子,一隻奶油色的黃金獵犬趴在門口,在 。

Text: Irene Lee Photo: Roger Wang

池上直覺黃金獵犬:一郎 (Photo credit: 池上直覺)

因為旅行 找到理想生活

一間很不起眼的老房子,一隻奶油色的藍旅旅行黃金獵犬趴在門口,在接近太陽下山的義東午後,InDetail一行人來到「池上直覺」,臺灣態度它以提供「免費住宿」的生活實踐甜點店聞名,一腳踏入這小小的碧路空間裡,幾個小時內我們就被滿滿的藍旅旅行故事給淹沒。

「池上直覺」由一對情侶:Carol和小伍、五隻貓咪和一隻黃金獵犬「一郎」所組成。臺灣態度小伍是生活實踐攝影師,Carol則是碧路代課教師,熱愛旅行的藍旅旅行他們,走遍台灣各地,義東去年在池上找到歸屬。臺灣態度,生活實踐「三年前第一次來到池上,當時還沒有爆紅的金城武樹,躺在伯朗大道上午睡都沒有人會打擾你!這裡空氣好、人又少,很適合生活。」深深被池上的與世無爭所吸引,小伍揮別台北,來到池上追尋理想生活;身為代課教師,Carol從不為自己的生活圈設限,喜歡到不同的鄉鎮生活,曾待過宜蘭、苗栗、現在來到了池上,在台東的海端國小任教,「大多數人是因為到台東教書所以必須搬過來,我是為了搬來池上生活,所以到台東教書。」

小桌上擺著Carol親手做的甜點,幾隻貓在一旁一邊踩著溫柔地步伐,一邊緊盯著蛋糕伺機尋找偷吃的機會,Carol笑著說,自己的好手藝全是因為愛吃兩個字,「因為想在池上吃到好吃的甜點,所以就自己動手做,特別用心的做,絕對天然。」對美食特別挑嘴的兩人,從滿足自己的喜愛為起點,販售甜點的「池上直覺」就此誕生,命名就以地名與小伍的攝影工作室「直覺氏」合為「池上直覺」,在2015年初一,兩人來到池上半年後成立。

讓彼此更加靠近

「在國外很流行沙發衝浪(couch surfing),在台灣卻做不起來,因為人與人之間疏離,缺乏互動和信任,我們希望可以扭轉這個部分。」於是,池上直覺不只做甜點販售,還敞開大門,歡迎各地旅人前來免費借宿。

翻閱池上直覺的旅人留言本,看不到那種寫著「到此一遊」寥寥幾個字的留言,而是以「面」為單位,密密麻麻,都是到訪借宿者豐沛情感的書寫;牆上,一張張從各地寄來的明信片,同樣是來自旅人獻給小伍和Carol滿滿心情及感謝,許多信件/明信片的開頭都是這樣寫著:「我親愛的池上家人…」池上直覺,提供的不僅是免費住宿和美味的甜點,更重要的是,成為旅途中的心靈充電站,「沒想到我們變成池上版的『深夜食堂』了!」Carol和小伍相視而笑,來到這個空間之中,憂愁的人傾吐煩惱、壓力大的人得到紓解、陌生人變成朋友,這就是池上直覺獨特的魅力,小伍開玩笑地說:「在這裡,我們不裝電視,也沒有特別快的wifi,逼迫大家非得聊天不可!」對兩人來說,最樂意看見踏進來的陌生人,最終都成了朋友;而原本帶著煩惱和壓力而來的人,都可以得到滿滿的能量離開這裡,重新出發。

被故事填滿的空間

「我們曾遇過一個在環島的女生,她自己發起了『敲敲門』的活動,不事先安排住宿,而是到一個地方開始挨家挨戶敲門,說明來意和理念,問對方願不願意借宿,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讓更多人發現原來人跟人之間存著善良,可以有更多的交流。」在與Carol 和小伍相同信念的驅使下,她來到了池上直覺,還沒有機會敲到門,就被兩人熱情地招呼入內。

Carol接著分享她印象最深刻的旅人,是一位來自香港的編劇,來借宿的同時也受Carol之邀到她任教的學校與小朋友分享工作經驗,「小朋友的世界還在擴展,希望藉由接觸不同領域的人,讓他們對未來有除了好好讀書之外更多元的想像。」身為特教老師的Carol對池上直覺還懷有另外的願景,希望未來能夠開設專給偏鄉特教生的空間,以自身的專業提供服務,而有需要的家庭,不用負擔高額的學費,用自家的作物交換也可以。

住在這裡,晚上有小伍和Carol準備的晚餐,所有借宿的人聚在小客廳,一起吃飯、說話,有來自台北承受壓力的服務業者、也有在高雄開設旅宿來此放鬆進而成為姊妹店的、還有新加坡、香港、德國、法國等世界各地的人來到這裡,讓彼此的故事在此分享交流,這些都成了豐富池上直覺的養分。在旅行途中,小伍和Carol總是保有熱切的心,遇到在環島需要住宿的旅人,還會被小倆口熱情的邀請回家,他們期望拉近人之間的距離,也隨時準備好對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這樣的生活態度成就了自己的歸屬,也為旅人打造出獨一無二的池上直覺,每個人都可以來此發掘旅行的意義。

愛上台東 蝴蝶村誕生

龍田村蝴蝶復育推手李元和

「41年前,我帶著老婆到台東度蜜月,離開火車站時才發現皮包忘記拿,後來皮包原封不動的找了回來,一毛錢都沒少,從此對台東留下極好的印象。」同樣因為旅行愛上了台東的純樸,原本在台北工作的李元和搬到台東追尋理想生活。畜牧科出身的他,來到鹿野國中教生物,也因此種下與當地生態保育的緣分,如今提到龍田鄉「蝴蝶村」沒有人不知道背後推手李元和。

「以前在這裡,五秒鐘就可以看到一隻蝴蝶,帶學生做捕蟲網,到戶外抓蝴蝶,我們只要站一排,第一個人沒抓到,第二個人一定會抓到!」當時的鹿野還沒有被過度開發,沒有人用殺蟲劑或農藥,李元和感嘆的說:「現在的蝴蝶不及當時的百分之一。」

談起當時復育蝴蝶的緣起,李元和在教書生涯中燃起對蝴蝶的喜愛,也廣泛吸收相關知識,包括蝴蝶喜愛的植物、哪一種蝴蝶都在哪些植物上產卵都難不倒他,在豐田國中及台東農工任教時,李元和就開始在校園內搭起網室,他靦腆的說:「一開始,我對植物也不是特別在行,就四處觀察蝴蝶和環境,也多虧農校其他老師貢獻植物專長,慢慢的也就越來越了解蝴蝶生態。」

在即將退休之際,李元和開始在自家後院種起馬兜鈴以及其他可供養蝴蝶採食、繁殖的植物,成功吸引了黃紋鳳蝶、台灣麝香鳳蝶等嬌客前來,其中,還有保育類的黃裳鳳蝶,也是院子中的常客,李元和笑著說,當初只是單純在自家後院發揮興趣,想要在生活中輕易可見蝴蝶飛舞的景象,沒想到一做就做出驚人的成果,也做出名聲,不管是誰想要投入蝴蝶復育,都會來找李元和幫忙,如今龍田鄉則享有「蝴蝶村」之美譽。

歷史的維護 落實在生活之中-鹿野區(庄)役場

龍田村的前身,是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移民村,村內還保有一些當時的老建物,隨著李元和穿過蝴蝶庭院,「鹿野區(庄)場」靜靜的坐落一旁,是第一個由民間力量保存下來的歷史建物。鹿野區役場是日治時期的鄉公所,建於1922年,在2006年時鹿野鄉公所計畫將之拆除,把土地還給台糖公司,在李元和與在地居民的努力之下,終於在2011年成功完成歷史建築登記,並由李元和帶領的龍田蝴蝶保育協會認養。

「鹿野區(庄)場的修復是眾人合力的結晶,最初舉辦義賣來籌措整修經費,有書法家和畫家自願性地捐出作品、有曾居住於此的人每年定期捐款、有人幫忙漆牆、有人協助屋頂修築等等,前來幫忙的志工逾百人,讓過去的歷史得以完整保存下來。」李元和笑咪咪地繼續說:「現在,老樹下搭起了露臺,一旁還搭建了戶外廚房,我們會不定期舉辦市集等活動,這裡也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台灣土地上的藍橢圓

身為特教老師的Carol抱著一份希望和願景,期望能開設專給偏鄉特教生的學習空間,一步一步帶著他們學習和成長。其實,教育一直以來都是Ford在全球企業社會責任(CSR)的重點項目;在台灣,Ford則長期與「Teach For Taiwan為台灣而教」(簡稱TFT)公益團體密切合作,為偏鄉教育盡一份力。TFT第一屆起跑的學校,恰巧就位在台東,致力於偏鄉教學的教師們開著Ford支援的車輛上山下海進入偏鄉,為偏鄉教育努力著。因為我們相信,距離不該成為偏鄉孩童追尋夢想的藩籬。

「池上直覺」的小伍和Carol認為人心是善良的,並相信生活可以過得更美好。定居台東的日子,不斷讓旅人們發現人與人之間可以更沒有距離,沒有束縛的敞開心扉,享受快樂油然而生的生活態度。在2015年夏季,Ford的「台灣,你好!」環島拍攝計畫,帶大家用實際行動看遍台灣的高山、大海、城鎮及人群,鼓勵人們走出生活的小圈圈,看看台灣難能可貴的美景、人、事、物。

Ford始終相信,旅行不僅是從A地移動到B地,關注旅途中的一花一草、問候每一位相遇的人,真切的感受台灣土地的力量才是旅行的意義,這也是Ford今夏舉辦「Ford愛台灣生態之旅」的用意。鼓勵車主們享受從旅行開始的生活態度,讓旅途中的細節為我們帶來全新的感受、拓展更寬闊的視野,原來世界那麼大,生活可以如此不同。

►Ford Taiwan Faceook

►Ford 官網

►Ford Love Taiwan移動全紀錄

本文獲InDetail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www.indetail.com.tw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