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以為近藤麻理惠生了三個孩子後「放棄整理」了,可能是完全誤解她的意思

  发布时间:2024-05-16 13:35:21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劉宇彤Haruka中日文主持人/JALO日本生活規劃整理師協會講師,離婚後踏入整理收納世界,現與女兒居住於13坪小宅)日本整理女王,也是《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系列作者——「近藤麻理惠」Kond 。

文:劉宇彤Haruka(中日文主持人/JALO日本生活規劃整理師協會講師,若為離婚後踏入整理收納世界,近藤解現與女兒居住於13坪小宅)

日本整理女王,麻理也是惠生後放《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系列作者——「近藤麻理惠」(Kondo Marie),在今(2023)年1月26日發表的個孩《華盛頓郵報》專訪中,表示自己在生了三個孩子後有點放棄整理。棄整全誤

隨後不少網友的意思可愛留言,許多人表示:「太激勵人心了!若為」、近藤解「這是麻理2023年最療癒的新聞!」但如果只就字面上解讀,惠生後放可能會完全誤解她的個孩意思。

一、棄整全誤前提觀念:「斷捨離」與「怦然心動」都只是意思整理的一種方法

日本整理收納的現代歷史,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掀起第一波整理風潮的若為日本經濟學家——野口悠紀雄(Noguchi Yukio)。其著作《「超」整理法》大賣之前,社會大眾對於「整理」與「打掃」的認知並沒有太大的差別,而書店也尚未出現「整理收納」的書籍分類。

山下英子(Yamashita Hideko)著作《斷捨離》在2009年出版後爆紅,「斷捨離」一詞甚至入圍隔年「新語・流行語大賞」。這股風潮隨著中文譯書襲捲台灣,直至今日仍深刻影響台灣人對整理的認知。

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接著於2010年出版,當時引起的迴響並沒有如斷捨離般熱烈。但隨著近藤麻理惠2014年和老公移居洛杉磯後,怦然心動的魅力竟一路從歐美紅回亞洲。近藤麻理惠入選《時代》雜誌2015年度「全球百位影響力人物」,甚至2019年Netflix更推出著作同名《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真人實境秀。

然而,無論「斷捨離」或「怦然心動」,都只是整理的一種方法,無法作為整理的代名詞。

日本現有35個整理收納流派/協會,其中包含「斷捨離」、「怦然心動整理法」,共發行逾百張相關證照,其中公信力較高的約有69張【註1】。取得證照者,能以「整理收納顧問」、「生活規劃整理師」、「親子整理顧問」、「生前整理顧問」、「垃圾屋清掃士」等職稱從事商業活動。如同料理有台式、義式與美式等各種類別整理收納風格也因對象、專門性與核心主題不同而有所差異【註2】

4ce1ea3ffec33c40b060c9bea4a711bb-2048x14Photo Credit: 一般社団法人片付け整理収納協議会
日本現有35家整理收納流派/協會,約有69張具公信力的相關證照。

在日本聘請整理收納業者的風氣普及,可依自身需求尋求不同流派的專家協助,多數專家其實並非斷捨離與麻理惠流派出身。

二、整理的本質:安排優先順序,將資源最大化

整理的常見對象是「物品」,透過檢視所有物品,進行分類,再選別出真正重要與喜歡的品項。

整理的過程超越次元,從大腦到心靈,從物品、空間,再到資訊與時間,涉及範圍廣泛,執行時也勞心勞力。光是「塞在廚房抽屜中從未拆封的週年慶滿額禮」它就涉及人的行動、生理、與心理,以及空間動線、大小、位置高低,更體現了一個人的時間觀念與理財態度。

整理的基礎概念更可橫跨經濟學、心理學、管理學與哲學。對於自己花費大把鈔票購買的名牌精品、花了一整天排隊才買到卻不合穿的球鞋無法輕易放手的心態,便是經濟學中常見的沉沒成本(sunk cost)概念。

整理透露的本質,就是了解自己、衡量成本後「安排優先順序,將資源最大化」。「資源」因人而異,可能是有更多的空間活用,可能是增加做喜歡事情的時間,可能是減少支出、增加資產,也可能是得到家人的信賴以滿足情感需求。終極的整理,實踐的不只是井井有條的空間,而是理想的生活。

能夠時常意識到「我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並做出決策,就是那些經常整理、擅長整理的人信手拈來的習慣。

「稍微放棄整理對我來說是個好方法。因為我了解到,現在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享受和孩子在家相處的時光。」(I have kind of given up on that in a good way for me. Now I realize what is important to me is enjoying spending time with my children at home.)——華盛頓郵報〈MARIE KONDO’S LIFE IS MESSIER NOW — AND SHE’S FINE WITH IT〉

她在面臨工作與家庭等蠟燭多頭燒時,選擇暫時犧牲居家整齊狀態,以換取陪伴孩子的時間。她並沒有選擇「減少工作時間」,是選擇「家裡不需要那麼整齊。」以前要做到100分,現在只要做60分就好。「居家整齊」就像購物車中的商品,從立刻購買變成下次再買,不過是暫緩而已。

shutterstock_701189743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三、麻理惠的放棄,只是暫時休息;但一般人的放棄,是結構性問題

也因為整理涉及太多層面的問題,所以一旦「真正整理好」就不太容易變亂。即使變亂,通常都是屬於很快能夠復原的表面問題。例如我主持完活動回家,也會把行李亂丟。但隔天只要5分鐘就能整理好,因為洋裝、高跟鞋等物品,都是遵循我最直覺的動線與收納位置,基於真正了解自己的前提安排過的。

麻理惠的家,物品數量、分類、動線與配置都是經過長期規劃,並配合家中所有使用者的習慣,她現在一個轉身,應該就能短時間把家裡恢復為昔日狀態。但凌亂或囤積傾向較嚴重的人,因為面臨各層面失衡的結構性問題,往往不知道如何跨出第一步。需要長時間釐清價值觀、安排生活優先順序,一點一滴著手整理。

若真的以為「連近藤麻理惠都放棄了!那我還堅持什麼」就誤會大了。在第三個孩子出生後,她意識到,對現階段而言更怦然心動的是「陪伴孩子」。以退為進,看似「放棄整理」卻扎扎實實地整理好現階段的人生,麻理惠完全施展了怦然心動的整理魔法。

看到麻理惠放棄整理而感到心安的人,也許內心都有個認為「我還不夠好」的自己。不知不覺背負了外界的高標準,沒有達成完美的居家狀態,彷彿自己就沒有資格過著富足的生活,但絕非如此。

整理真正的目的是實現理想生活,將物品與空間維持整齊乾淨,不過是理想生活的一環。不善整理的人,依然能夠從其他愛好與活動實現同等的價值感,一份充滿熱忱的工作、與親友共度的時光、遠離塵囂的旅行,只要隨時意識當下,做著感覺幸福的事,都真正體現了整理的精神。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