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之後,然後呢?》:你的人生故事最後一章,可以不用是插管、吃藥、天花板

  发布时间:2024-05-17 03:29:51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胡廷岳「健康的人可以有很多夢想,但不健康的人只會有一個夢想。」我是藥師,但我卻無法預防我的爸媽生病。時間回到我剛考上醫學大學的那一年,那時候還年輕,血氣方剛的那種年輕,總覺得自己能念醫學大學很強很 。

文:胡廷岳

「健康的吃藥插管吃藥人可以有很多夢想,但不健康的後最後章人只會有一個夢想。」

我是然後人生藥師,但我卻無法預防我的故事爸媽生病。

時間回到我剛考上醫學大學的不用板那一年,那時候還年輕,天花血氣方剛的吃藥插管吃藥那種年輕,總覺得自己能念醫學大學很強很偉大、後最後章很值得走路抬頭挺胸。然後人生「畢竟多難考啊?全台有多少人想擠進這個名額,故事終於被我拿到手了!不用板」你可以想像一位18歲的天花高中剛畢業小屁孩手拿著錄取成績、兩步併三步的吃藥插管吃藥跳著走回家,模仿著自己穿著藥師袍的後最後章樣子:「每一種藥的作用與副作用我都倒背如流!每一種疾病都能被我藥到病除!然後人生啊哈!」

這還不夠。

當我大一上學期一念完《預防癌症》的相關單元,我就帶著初生之犢的勇氣回家提醒爸爸:「欸老爸,你知道吃檳榔喝酒又抽菸的人,得癌症機率是別人的123倍嗎?你趕快戒」「欸老爸,你知道抽一包菸就會減少4小時的壽命嗎?你趕快戒」「欸老爸,你知道就算戒菸之後,原本吸菸的風險還是會累積起來伴隨你一輩子嗎?你趕快戒!」

當然我爸是不理我,然後我們就吵架了(畢竟血氣方剛)。

我們從我念醫學大學第一天就開始吵,吵到我爸確定罹癌的兩周之前,我們都還在為了「為什麼你不戒菸」而吵架。「要抽菸就去陽台抽好不好?要得癌症你自己得就好。」「吵什麼?你現在是在吵什麼?」

很明顯的,這些年的唇槍舌劍不可少,但我爸當然都沒有成功戒菸。除了失業沒工作的那幾年,為了省錢,菸抽的比較少之外,後來幾年的菸癮還越抽越大。「我從高中就開始抽了啦,很難戒啦」竟然還搞的好像每一位抽菸爸爸的藉口都一樣。

但管你好不好戒,抽菸會讓人生病的事實就是攤在眼前,電視上董氏基金會就是這樣宣導、甚至菸盒上面也是這樣警告啊?「肺癌?性功能障礙?那你怎麼就是聽不懂人話呢?」所以我們父子倆持續為了健康這檔事刀光劍影,從胡蘿蔔與鞭子與發毒誓樣樣都端出來用了,也都沒有用,然後他就得癌症了。在我爸生病的那天,我除了「你活該」的感覺之外,完全沒有感到任何意外。

好奇怪,真的好奇怪,這感覺就好像我爸是「故意讓自己生病」。

那我媽呢?媽媽總會比較好說話了吧?因為我外婆也有長期吃糖尿病藥的緣故,我擔心媽媽也遺傳上了糖尿病的基因,所以我尤其對「糖尿病」的單元更加用心與留意。

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我唸到《糖尿病》的單元,課本上還特別提到:台灣女性平均在54歲的前後會確診糖尿病。你想的沒錯,我特地就在媽媽的54歲那年,買了台血糖機給她當作生日禮物。

「哇,你看看,這科學統計有多精準啊!」在媽媽生日那天,我迫不急待地將生日禮物打開、安裝、測量看看媽媽的血糖,哇,還真的被我們發現了,我媽果真正處在糖尿病前期(飯前血糖比標準高,但還不算是糖尿病)。現場搞的好像是我成功幫自己預防生病一樣,我本人超級開心。

「這是好消息啊!提早發現高血糖、控制好糖尿病,這樣我們就可以提早預防併發症!」我甚至還暗暗自喜:接下來的一切都只要照著書上的流程走,我就可以幫媽媽的忙了。阻擋了一切失明、截肢、褥瘡、神經發麻的後遺症。你看,念醫學大學多好、多有用!大家都是等到生病了才開始注意身體健康,但我們家的媽媽可不一樣,因為她有個念藥學系的兒子!

「媽,首先是多運動!多喝水!然後我們積極的控制飲食!」

我手指著課本上的〈糖尿病控制〉那一頁。

「不要。太累了。」我媽一面收拾晚餐的碗筷,一面回答。

我竟然又被拒絕了?

難道媽媽也想「故意讓自己生病」嗎?

我不死心,我就是要追問下去:「但如果控制得好,這樣你就不用一輩子吃糖尿病的藥了呢?就算累,為了身體也要維持啊!」我語氣理直氣壯。

這時候我媽才放下手邊工作,緩緩地說:「你想一下,我每天都要去雇主的家裡面打掃,人家的廁所貴成那樣,我如果『多喝水』,那我要去哪裡上廁所?然後轉換到下一位雇主之間的倉促交通時間,我哪有時間可以『好好吃飯』?沒有吃太多飯就已經很不錯了。而且,像我們做苦力工作的人,如果沒有吃飯,就不會有吃飽的感覺,不可能減醣啦!」

「而下班回家『多運動』又更加不可能了。」我幫我媽補充,畢竟我這臉已經被打得夠腫了。

「沒錯,所以還是讓我吃藥吧。吃了無法控制就去打針(胰島素)。」語畢,媽媽拿穩了手上的碗筷,轉身走進了廚房,不想讓我看見她的表情。只留下我一個人陷入了沙發、陷入了長長的沉思。

當下,我滿腦子就只有一個念頭:長期跟著課本學習治「病」的我們,是否都忘了如何治療一個「人」了?

課本從來就沒有告訴過我們,健康建議本身,其實很容易與病人的工作性質互相牴觸。課本也不曾告訴過我們,在健康建議執行的當下,將會給予病人極大心理壓力。當然了,課本也不會這樣下筆:使用健康建議的諸多限制,將會降低使用者的生活品質、讓他的生活更加難過。

沒有,課本什麼都沒有說。

它只負責把我們訓練成一台健康建議留聲機——負責念出書本裡的文字,而嗓音還特別討人厭的那種。「遇到看到A數據,就用A方法處理,若沒有成功就改成B建議。」教科書一邊說,一邊把我們培養成一個眼中只看的到「疾病」、「數字」,而眼裡完全沒有「人」的醫療人員。

說好聽點,這麼做的好處是容易集體教育,但壞處早已顯而易見了:有82%的人口做不到照顧自己(註1)、台灣有70%的洗腎病人來自血糖血壓控制不好(註2)、洗腎成為健保支出排行榜長年冠軍(註3)、台灣的洗腎率蟬聯世界第一(而且連續十幾年,註4-6)。還有還有,明明只要驗個大便就有9成機率可以活下來(註7),但全台知道有健檢服務的人裡,仍有51%的人不想做健康檢查(註8),大腸癌至今榜首連續13年(註9)。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