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每個人都是「踢貓效應」鏈條上的一環,須明白「情緒傳染」的危害

  发布时间:2024-05-17 14:40:34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張文成墨菲定律:唯有計劃周全,方能避免失誤一九四九年,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工程師愛德華.墨菲Edward Murphy)上尉參與了一項旨在測定人類對加速度承受極限的實驗—MX981火箭減速超重實 。

文:張文成

墨菲定律:唯有計劃周全,墨菲每個明白方能避免失誤

一九四九年,定律的危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人都工程師愛德華.墨菲(Edward Murphy)上尉參與了一項旨在測定人類對加速度承受極限的實驗—MX981火箭減速超重實驗。

其中有一個實驗專案,踢貓需要將十六個感測器固定在受試者座椅的效應支架上。感測器需要安裝兩根接線,鏈條一旦接反的環須害話,就無法正常讀取資料。情緒而不可思議的傳染是,當這些感測器安裝完畢後,墨菲每個明白墨菲上尉發現,定律的危這十六個感測器的人都接線居然無一例外地被全部接反了!

事後,踢貓墨菲上尉承認,效應這是鏈條由於自己在設計感測器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居然會有人把線接反,他自嘲道:

「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以錯誤的方式被處理,那麼,最終肯定會有人以錯誤的方式去處理它。」

而這句自嘲,也成了二十世紀最著名的心理學定律—「墨菲定律」(Murphy's Law)。

「墨菲定律」誕生在二十世紀中葉,正是歐美國家經濟迅速增長、科技爆炸的時代,西方世界充滿了一種自信、樂觀的精神,相信人類終將克服所有困難,改造一切,沒有什麼問題是戰勝不了的。而「墨菲定律」則給當時的人們敲了一記警鐘:技術會日臻完美,而人卻始終會出錯。如果沒有考慮到事情的全部可能性,只要事情有做錯的可能,那肯定會有人去把事情做錯。

只要有人參與,就不可能確保每一個環節都不犯錯,環節越複雜,參與的人越多,出錯的機率就越大。可以說,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越高明,我們將要面臨的麻煩就越嚴重—事情永遠會出錯,最壞的情況永遠會發生。

之後,人們又更進一步探討墨菲定律,從中闡釋出四個主要內容:
一、任何事情都不會像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
二、所有任務的完成周期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三、任何事情如果有出錯的可能,那麼就會有極大的機率出錯;
四、如果你預感可能會出錯,那麼它就必然會出錯。

墨菲定律簡直就是悲觀主義的論調:既然事情永遠都不可能向最好的方向發展,而一旦有可能變糟,它就一定會變糟,那麼,在墨菲定律面前是不是就只能聽天由命了呢?

幸好,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換一個角度看,墨菲定律恰恰是在提醒我們,要從細枝末節上重視出錯的各種可能性,事先做好周全的預備方案,將盡可能多的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

可以說,墨菲定律一方面警告我們最壞的情況肯定會發生,不管對技術還是對機率都不要有盲目的自信;另一方面也提醒我們,事先一定要考慮到每一種可能性,防微杜漸,消除潛在的隱患。

發生於二○一四年的亞航空難,導致飛機上一六二人全部罹難,綜合各種調查結果,這次事故是由兩個意想不到的問題所引發的。

屬於印尼亞洲航空公司的這架空客A320型飛機,二○一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在從泗水飛往新加坡的途中墜毀。當時,飛機的FAC(Flight Augmentation Computer,飛行增穩電腦系統)有一個焊點接觸不良。這個故障早就存在,而且,在失事的前一年中,這種故障就出現了二十三次,每次都只能靠機長去副駕駛座後方手動拔掉FAC跳開關。

手動拔開關畢竟是小事,所以一直沒有引起重視。直到事故之前,機長再次離開座位去拔掉FAC跳開關,由副駕駛操縱飛機。然而,這次飛機的FAC正處於某一個臨界狀態,拔掉FAC跳開關之後,飛機迅速爬升,而這種情況遠遠超出副機長的操縱能力範圍,從而錯過了最佳的應對時機,致使飛機超出了正常的飛行包線(Flight Envelope)進入失速狀態,最終,導致了空難的發生。

亞航空難發生後,大量航空公司吸取教訓,在進一步嚴格測試流程、防微杜漸的基礎上,加強了飛行員訓練科目,加入了高空飛行和極端姿態飛行訓練,以保障在飛機突然失速的情況下,飛行員能擁有足夠的應對能力。

中國有句古話:「萬事必作於細。」既然最壞的情況總會發生,那麼,至少,我們可以提前做出一個周全的預備方案—這就是墨菲定律帶給我們的最大啟示。


踢貓效應:壞情緒的連鎖反應

「踢貓效應」(Kick the cat effect)源自一則有趣的寓言:一位騎士在晚宴上被領主訓斥了一頓,他怒氣沖沖地回到自己的莊園,對沒有及時迎接的管家大發了一頓脾氣。管家心裡惱火,回家後找了個雞毛蒜皮的理由,又把自己的妻子罵了一頓。妻子受了委屈,正好看到兒子在床上蹦跳,上去就給了兒子一耳光。最後,那孩子莫名其妙地挨了一耳光,心情極度糟糕,一腳把正在身邊打滾的貓踢了個跟斗。

心理學家用這則寓言描繪了一種典型的情緒傳染鏈—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的心情,一般會隨著社會關係鏈條依次傳遞,由地位高的傳向地位低的,由強者傳向弱者。最終,無處發洩的最弱小者便成了犧牲品。

這種情緒轉移現象在生活中並不少見。一個人一旦無法正常宣洩和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緒,就往往會找一個出氣筒,把情緒轉移到其他人或物的身上,而且,往往會宣洩到那些比自己弱的人或物身上—非但憑空發怒,而且欺軟怕硬,事情過後往往因此更加自責。有時自己也明知不對,卻很難控制。

現實生活中的「踢貓效應」未必有寓言中那麼誇張,但是,不可否認,「情緒傳染」(Emotional contagion)的現象卻十分普遍—某人工作受挫,帶著滿肚子悶氣繃著臉回到家,看什麼都不順眼,便立刻將壞情緒傳染給了家裡其他人,於是整個晚上甚至連續幾天全家都不得安寧。同樣,某人在家裡受了氣,也會把壞情緒帶到工作中。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