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大人物醬油文藝復興1】醬油讓他離開、料理卻使人留下,謝宜澂用自煮文化跟故鄉雲林對話

  发布时间:2024-06-01 10:36:09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陳淑玲「澂」字,水清而澈的意思。謝宜澂,雲林西螺御鼎興手工柴燒醬油第三代。或許從父親賦予這個名字開始,就隱喻了宜澂要為這項舊且無聊的混濁琥珀產業,釀出一涓澄澈的新篇章。兩次逃離又返鄉,都因為醬油跟 。

文:陳淑玲

「澂」字,未來物醬水清而澈的大人對話意思。謝宜澂,油文藝復油讓宜澂用自雲林雲林西螺御鼎興手工柴燒醬油第三代。興醬下謝或許從父親賦予這個名字開始,離開料理就隱喻了宜澂要為這項舊且無聊的卻使混濁琥珀產業,釀出一涓澄澈的人留新篇章。

兩次逃離又返鄉,煮文都因為醬油

跟許多的化跟家傳產業一樣,從阿公那一代開始的故鄉手工製醬油產業,對第三代的未來物醬謝宜澂來說根本是從小就想逃離的桎梏。「小時候好希望家裡是大人對話開雜貨店,回家至少就有洋芋片、油文藝復油讓宜澂用自雲林或冰淇淋可以吃。興醬下謝但我們家是離開料理賣醬油的,醬油平常根本不能吃。」

從有意識以來,始終擺脫不了醬油。例如家裡手工柴燒煮醬油時沾上曬著衣服,國小體育課一跑一流汗,衣服上就會飄出一股奇妙的味道,小朋友不懂就說臭。

別人開開心心吃年夜飯,印象中家裡總要10點做完醬油後才能吃。就連記憶裡極少的出遊日子,車子已經開上高速公路,還會因為一通訂購醬油的電話而臨時中斷、需要立刻折返雲林。在宜澂的印象中,醬油,永遠是打斷童年各種美夢的破壞王。

他也早早就跟爸爸媽媽「宣示」不想接製醬油的決心。高中後離開家去斗六讀書、大學到高雄讀書選的是外語,或說刻意、或說叛逆,一點點血液裡的出走基因慢慢萌芽。即使畢業後短暫返家,宜澂也想著要逃走。

DSCF9312Photo Credit - 關鍵評論網/陳淑玲攝
家後方就是醬油缸的日曬場,每一缸都要經歷半年的淬煉等待,才能到消費者面前。過程極為辛苦與漫長,卻是宜澂的日常。

「其實也知道做醬油根本賺不了錢,我也開始想其他的觸角。甚至兼著販售非基改豆漿到雲林老街去販售。2012年受到長期耕耘雲林友善農業的三小市集李宜倩邀請,全家開始一起出動到小農市集擺攤。」接觸了其他的小農、也接觸到設計概念。三小市集協助品牌打造、樹立自己品牌、媒體前來報導後,重新定位了「御鼎興純手工柴燒黑豆醬油」的名號。

「我自己也發現爸爸執著做醬油很辛苦,但其實根本沒有成本概念,以致於經常性被上游廠商剝削。我去貿易公司學會成本概念後,調高家裡每罐醬油成本、改名字、改商標。甚至不惜跟爸爸大吵說再不改變就是夕陽產業。爸爸簡直氣瘋了。」

那次大爭執,宜澂真的逃走了。第一次逃離他申請澳洲打工度假,遠離這個身上被綁束著的琥珀枷鎖。但血液裡早溶入醬油的香氣與基因可能是天性。人遠在澳洲、距離融化了憤怒,與家裡的溝通再度以越洋電話開啟,甚至在那段期間還與弟弟謝宜哲開啟釀造創意水果系列醬油。

DSCF9337Photo Credit - 關鍵評論網/陳淑玲攝
將品牌拾回阿公時代的名字,重新設計貼標以顏色識別。宜澂不斷衝撞保守爸爸的最底限。

澳洲回台後,「御鼎興純手工柴燒黑豆醬油」雖然已經有了些許名氣,但枯燥煩悶的製醬生活仍然讓他很快就又離開。

第二次逃離去了台北提倡裸食蔬食的餐廳上班,意外開啟宜澂的視野與對原型食物、生活態度甚至是用餐儀式感的視野。洋派的老闆對員工的尊重以及舉辦的活動,都打開他對料理既有的想法。直到身體出現問題再度返鄉守護醬油缸。

返鄉後的宜澂與已經回家開始製醬的弟弟跟著爸爸學傳統製醬,前前後後釀出了又創新又守舊滋味的好醬油:例如「米粒醬油」是故意留下煮過後米粒在其中的傳統口味醬油膏;找到桃園中壢農友無毒黑豆製作出有層次的「濁水琥珀」;更有以乾式釀造要等上3年才能完成的「裸醬」……

2017年宜澂與弟弟將御鼎興醬油寄往比利時,參加有食品界米其林之稱的iTQi(International Taste & Quality Institute 國際風味暨品質評鑑所),他請評審將醬油加熱到26至28度、再以紅酒杯品醬油,以完美復刻他們在雲林出品時的溫度與香氣。「濁水琥珀-常鹽」得到了最高等級-極致3顆星、另一款裸醬則得到了-頂級2顆星。

即使得了獎被稱為台灣之光,但是返鄉的他心總是浮浮的,總想著有一天可能又要再出走。經歷食安風波及在地食材風潮興起,2017年醬油突然變成時尚顯學,許多品牌相繼推出,原本轉型還算成功的御鼎興生意大受打擊。

宜澂與弟弟開始想著能夠如何推廣。家裡主打的「一瓶醬油,一輩子的情分」雖然品質好、卻仍需要積極尋找下一處出口。

餐桌計畫終讓雙腳在家鄉安穩落地

謝媽媽回憶:「宜澂從小就喜歡煮東西,我炒菜時他會跟前跟後一直問。他就是喜歡做菜。」

兩兄弟在自己家的銷售大廳擺起一道長達3公尺的餐桌,由宜澂掌廚,把自家各色單品發揮黑豆醬油的特性轉化成一道道料理。「原本只是一次性的宣傳活動,料理甚至是免費的,只是想要讓大家來吃過醬油料理的各種可能性,然後再把醬油帶回家。也因為爸媽都吃素,我們推出的料理也以全蔬食為主。」

無心插柳的推廣活動,卻意外再度打響了御鼎興醬油的名號,兄弟倆以Future的諧音為這項行動帶來定調「飛雀餐桌行動」。全醬油蔬食料理的餐桌計畫,期盼讓大家都要好好吃頓飯,藉由自煮文化推廣,拉近人與產地的距離,傳達製醬精神、也把生活美學、雲林風土帶到消費者面前。

「即使是吃蔬食卻一點都不會有沒吃到肉的悵然感。」是許多客人最常給的回饋。

  • 延伸閱讀:【醬油文藝復興2】在雲林生活的100種理由,吃一場能讓人「回家」的餐桌計畫
謝宜澂提供4Photo Credit - 謝宜澂
飛雀餐桌行動一開始只是為了行銷家裡醬油,從家裡大廳開始。

由一開始的免費試吃、到後來更多人想專程前來享受美食,飛雀餐桌行動成為一個月一次的固定企劃。宜澂說:「瘋狂的時期,甚至晚上10點報名表單一開始,5分鐘內就額滿。」

父母也從不太理解孩子的行為,到逐漸支持。謝媽媽看著一場場餐桌行動舉辦,也會開始應援幾道料理。問她說好不好吃,她仍靦腆的說:「普通啦!但是其他人都來好幾次、都要求還要再報名。」嘴裡說還好、心裡卻是無比驕傲的認同。甚至,過去總是吵架的謝爸爸也說:「越優秀的孩子、越不受控。」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