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衛戰紀》自序:真實的希望,孕育自真實的回憶和故事

  发布时间:2024-05-19 06:35:46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1941年的香港,是一個美麗但殘酷的時空。1941年,是香港開埠百周年紀念,港府發行了一套六款精美的紀念郵票回顧本港發展,更舉辦了嘉年華會,喜氣洋洋。同年12月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趁機攻佔東南亞各地 。

1941年的香港香港,是保衛一個美麗但殘酷的時空。

1941年,戰紀自序真實真實是望孕香港開埠百周年紀念,港府發行了一套六款精美的育自憶和紀念郵票回顧本港發展,更舉辦了嘉年華會,故事喜氣洋洋。香港同年12月8日,保衛日軍偷襲珍珠港,戰紀自序真實真實趁機攻佔東南亞各地,望孕香港被捲入太平洋戰爭。育自憶和12月25日黑色聖誕節,故事香港守軍彈盡糧絕,香港戰火深入維多利亞城灣仔民區,保衛港督楊慕琦決定投降,戰紀自序真實真實下啟三年零八個月淪陷歲月。

2016年,為紀念香港保衛戰75周年,我們在尖沙咀、中環及灣仔舉辦了「The Living Monuments」重演活動,讓途人碰見同一土地但另一時空下奮戰抵抗的香港人。往後幾年,我們將重演(Reenactment)融入導賞團中,面對面為超過2,000名公眾、本地及海外學生介紹這場戰事。

2020年,戰時在雞籠灣高射砲台擊落過日軍九四式水上偵察機的蔡彼得先生駕鶴而去,享年98歲。這一年,最後一位參與過香港保衛戰的本地軍人都離開我們了。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故事,就由留下來的人繼續傳承了。

2021年,是香港保衛戰80周年紀念。我們在歷時18日戰事裏,精選了18個故事,以人物故事的形式出版一本故事書,多角度闡述這個香港歷史轉捩點,希望令這些「香港故事」不斷流傳下去,成為大家的「共同回憶」。

中立只會幫助加害者,而非受害者。沉默只會鼓勵施暴人,而非受難者。

(Neutrality helps the oppressor, never the victim. Silence encourages the tormentor, never the tormented.)

大家可能因為這句名言而認識已故著名猶太裔作家埃利.維瑟爾(Elie Wiesel)。身為奧斯威辛集中營倖存者,維瑟爾很強調「回憶」呼喚人性的力量。1944年二戰期間,15歲的維瑟爾與家人被納粹德軍關進集中營,他的左臂被紋上「A-7713」的編號。維瑟爾的父親、母親和妹妹均死於集中營,戰後他把見證人性游走絕望邊緣的親身經歷寫成回憶錄《夜》(Night),成為經典。維瑟爾畢生致力記述納粹大屠殺的故事,經常挺身譴責壓迫及種族主義。1986年,維瑟爾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他在致辭時特別提到回憶的重要性:

沒有回憶,我們的存在將會貧瘠而了無光澤,猶如密不透光的監倉,或是拒絕生者的墳墓。如果有任何東 西能夠拯救人性,那就一定是回憶。對我來說,沒有 回憶的盼望,就如沒有希望的回憶。

(Without memory, our existence would be barren and opaque, like a prison cell into which no light penetrates; like a tomb which rejects the living. ...If anything can, it is memory that will save humanity. For me, hope without memory is like memory without hope.)

在演說中,維瑟爾指出對於邪惡和死亡的「回憶」,成為他活下去對抗這兩者的堅盾。同樣活在冷戰時空下的前捷克總統哈維爾(Václav Havel),則在1988年發表論文提出「故事」對自我認知及深刻感知生命價值的重要性:

人類的時間只能透過故事和歷史體驗得到,(失去故事)令時間感漸漸地消失。時間變得一成不變、不斷循環重複及被瓦解成不再是不可或缺的碎片。那些憑空而來的新事件欠缺故事,例如性格和態度,失去了深刻意義。當生活喪失了歷史視野,就會變得虛無。

(Since human time can only be experienced through story and history, the very experience of time itself began to disappear: time seemed to stand still or 17 go around in circles, disintegrate into fragments of interchangeable moments. The march of events that came out of nowhere and went nowhere lost
its story like character and thus lost any deeper meaning as well. When the horizon of historicity was lost, life became nonsense.)

生活一旦失去歷史視野,就像小說和沒有內涵的平面一樣,本質上與謊言無異。被抽空故事及歷史視野的社會,人們的溫情、開放、友善和互信會漸漸消失,換來的是緊張、惱怒、焦慮和悲傷,繼而喪失信念。

哈維爾的建議是,人們要說出自己的故事,保持一顆不死的心。

保守回憶,傳承故事。

1941年這場18日的香港保衛戰中,有來自海外的援軍、本地華洋市民、虛報年齡參軍的少年、經歷戰火洗禮的一戰老兵,甚至乎隨軍的動物一同守衛香港。因為這場戰事,這一班國籍、膚色、社會地位都差天共地的人在香港相遇,為著同一目標奮鬥,在彼此的生命裏出現過。

在這個人生交叉點,有人不幸喪生,有人捨命救人,有人在淪陷區苦撐下去,有人逃出生天重投反抗陣線。見證過種種不幸、犧牲和殘暴,活下來捱到重光的人們,在戰後又如何走下去?

我們撰寫此書時,曾與戰後香港防衛軍司令,兼香港大學校長賴廉士爵士的女兒伊麗莎白溝通。她分享了1967年賴廉士在《The Hidden Years》一書出版時於《香港電台》的書評。賴廉士提及當年有人批評「香港在並無英勇抵抗下落入日軍手中」不符事實,既對守軍不公,亦窒礙年輕一代培養公民意識。香港這個地方值得大家為之奮鬥,散播謠言是寧願看見香港失敗的人之所為。伊麗莎白特別提及書評最後一句:

任何書籍,不論是關於戰爭抑或和平、工業抑或運動、科學抑或宗教,只要有助年輕一代從傳承得到自豪感,都值得在我們的圖書館書架上獲一席位。

(Any book, whether it be of war or of peace, of industry or of sport, of science or of 19 religion, any such book which helps to promote youth’s pride in its inheritance, should have a place in our library shelves.)

仔細梳理記憶,能夠令人脫離被製造出來的幻象,重拾事情的真實面貌。回顧昔日惡劣環境下的人物故事,不一定能夠帶來希望和救贖,但可以令人在充滿無力感的絕望中找到態度。

真實的希望,孕育自真實的回憶和故事。過去的回憶與未來的盼望,就是這樣彼此扣連著。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香港保衛戰紀——十八個需要記住的香港故事》(增訂版),蜂鳥出版

Screenshot_2022-07-04_at_5_30_07_PM圖片來源:蜂鳥出版社

內容簡介:

1941年12月8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入侵香港,各路部隊以寡敵眾,頑強抵抗。當年守衛香港的除了有駐港英軍,還有加拿大援軍、英屬印度陸軍、香港義勇防衛軍、一眾民防部隊和平民等。12月25日黑色聖誕節香港淪陷,歷時18日的香港保衛戰結束,下啟三年零八個月的日佔淪陷時期。

香港保衛戰既是香港的歷史分水嶺,亦是無數人的人生分水嶺。戰爭中,有人不幸喪生,有人捨命救人,有人在淪陷區苦撐下去,有人逃出生天重投反抗陣線……見證過種種不幸、犧牲和殘暴,活下來捱到重光的人們,在戰後又如何走下去?

作者簡介:

Watershed Hong Kong

2015年組成,致力喚起大眾關注歷史傳統,提升公民意識。2016年在尖沙咀、中環及灣仔街頭舉辦「The Living Monuments」重演活動,以紀念香港保衛戰75周年。其他活動包括導賞團、校園展覽、課堂分享、義工服務、二戰重演活動及電影顧問等。

www.watershedhk.com
Facebook: Watershed Hong Kong
Instagram: @hkwatershed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