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昨日的美食》與三項心理食材:如果「性傾向的自我認同」是一道菜,如何料理得滿意又好吃?

  发布时间:2024-05-17 03:13:48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張庭綱看見心理諮商所-臨床心理師;心理食嚥室-主理人)讀者是否會想:每天的飲食究竟跟「性傾向的自我認同」有何相干呢?大受好評的日劇《昨日的美食》,近日推出劇場版。故事圍繞在男同志史朗,與伴侶住在同 。

文:張庭綱(看見心理諮商所-臨床心理師;心理食嚥室-主理人)

讀者是日劇否會想:每天的飲食究竟跟「性傾向的自我認同」有何相干呢?

大受好評的日劇《昨日的美食》,近日推出劇場版。昨日自認故事圍繞在男同志史朗,美得滿與伴侶住在同個屋簷下,食與透過下廚,項心性傾以及與愛人共進晚餐為核心,理食料理消化生活中種種挑戰與議題,材果菜何諸如:家人接納、同道職場出櫃、意又熟齡同志,好吃與臨終安排等。日劇是昨日自認用輕鬆詼諧、觀眾可消化的美得滿方式,予以呈現的食與溫馨小品。其中,項心性傾男主角史朗,其同志身分的自我認同與追尋,更是劇情推進的一大主軸。

同志的「自我認同」程度,跟個人的幸福感息息相關。因此本文透過心理學談「自我認同」的一種角度,跟讀者們共同思考「同志的自我認同」,協助讀者們更能了解身邊同志朋友的內在世界;也提供同志身分的讀者,一些促進「自我認同」的可行之道。

藉著《昨日的美食》,讓我們想像,如果「性傾向的自我認同」就是一道菜,如何把它料理得滿意好吃,符合自己的口味與愛好?(這也暗指「自我認同」是走在自己舒適的位置,對自己負責的事情,並沒有所謂的標準模板與菜單。)

自我認同是一項心理概念,筆者認為至少有三項「心理食材」能夠增添同志身分的自我認同,這三項「心理食材」分別從社會、人際、自我三個層次汲取而來。

心理食材一號:同志友善的社會文化與成長環境

影集中第八話,史朗與男友,跟另一對同志伴侶朋友到餐廳聚會用餐。店內放眼望去,滿坑滿谷一對對異性戀情侶。然而同桌的同志友人,毫不避諱各種話題,甚至替愛人拭去臉上菜渣的親密舉動。讓鄰桌路人議論紛紛、引來側目。這令史朗丟臉困窘,臉色大臭,對朋友表現得相當失禮。史朗也因此在飯局後對男友發了頓脾氣。

相較於先前,在同志族群出沒的新宿二丁目聚餐時(第七話),史朗活潑自在地與同桌同志朋友們暢聊自己熱愛的女藝人,史朗在這兩場飯局的行為表現,可說是天壤之別的反差。而這正是「環境友善接受度 X 自我認同狀態」兩個要素交錯之下的結果。

「社會」是複雜的系統概念,對於「多元性別與性傾向」的友善接受度,各個國家社會都有所不同;同一國家中的都市與鄉村也有不同。這個例子中,甚至連不同社區、場合也有區別。在性別友善的環境中,同志往往更能做自己。

友善社會環境與氛圍,此為第一項「相較有利於自我認同」的心理食材。而我們身在同婚合法的台灣,這也是有助同志族群自我認同過程中,減少阻力的一大優勢。

那麼如何將這項「有助於自我認同的心理食材」料理得好吃呢?具體做法是什麼?

社會實踐與社會行動的支持可說是必要的,同志大遊行已行之有年,還需要多鼓勵大家嗎?事實上不僅是同志議題,如果我們要創造一個性別友善的社會,那麼致力於讓任何弱勢,或待處理的議題被看見與重視,都是同樣重要的。

我們能期望一個會貶低女權的社會,可能尊重同志嗎?我們能期望一個對身障者或老人需求會漠視的社會,會重視少數性別認同族群的政策需求嗎?是故,平權與社會運動很難是一項自助餐,只選自己想要支持的,它是一種「關心、尊重與留意他人需要」總體社會氛圍的營造。我們無法預料哪天自己、自己的孩子、所關心的朋友,會成為某種特質少數的一份子(不只是性傾向)。因此支持任何值得被看見的弱勢或議題,促進公民意識,我們都在為「性別友善」直接或間接地出一分力。

心理食材二號:人際接納

愛下廚的史朗,意外地跟鄰居太太成為團購買菜的好友,某次與鄰居太太談到「家人對自己身為同志的接納度」這個話題,史朗不禁感嘆地說:「要是我媽就像妳一樣,能把我當一般人看待就好。」直率的鄰居太太聽了這話,不禁歪頭,對史朗表示:「你對我來說是外人啊,跟家人又不一樣。如果哪天我女兒跑來跟我說她是女同志,我也沒有自信可以那麼冷靜!」(第三話)

史朗在大都市中工作與生活,相較之下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其他同志,與對同志友善的人群。「志同道合」往往能讓人感到不被孤立與格格不入。

然而如同鄰居太太說的,不同的關係,有不同的立場與影響力。在不同的關係位置,像是:家族家庭、學校職場、生活社區,如果都能存在對「各種性傾向」友善的人,那麼對於同志走「性傾向自我認同」這條路來說,會走得更順。

現況下的確有許多人困在無奈處境中,比如說家族的恐同氛圍中,出櫃可能失去繼承家業與教育成長的資源;傳統產業職場封閉的特性,出櫃可能承受了隱性歧視、差別待遇、無法升遷的風險。

是故自我認同以及決定出櫃與否,在哪些場合出櫃,沒有單一標準的答案。就算不是同志,我們也要小心留意尊重親友的出櫃意願,還沒穿好衣服就被拉出門是件令人困窘的事情。也許做人處事未能處處周全,但是能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中,就會很好。

那麼「人際接納」這項心理食材,如何料理得好吃?

首先,若我們在職場中有權力,有說話的份量,此時表達對「性別友善」議題的重視與支持。那麼同志朋友在身邊,將能更有條件、更有安全感地選擇,決定要展現多少自己的不同面向。

第二,以同志自身來說,多跟「自己心目中」,已經處在「理想自我認同狀態」的人相處,能夠有效的親身經驗與學習,幫助自己也更趨近這樣的認同狀態。

比如有的人藉由參與同志熱線、接觸同志父母愛心協會等,慢慢地打開自己,或學會各種跟父母出櫃的策略;參與同志友善的扶輪社、登山社、同志友善的教會;又或者,有困難時尋求同志友善的醫師、心理師協助。我們可以在工作、社交、娛樂、信仰方面,找到合適的同儕與人際接納。得以學會在面對不友善的情境與待遇時,如何有智慧的化解這些挑戰。

心理食材三號:自我內在(心理狀態與性格)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