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異溫層迷航記》主編趙恩潔、林浩立:人類學可以讓人更具備同理心,但同樣的,傷心也可能加倍

  发布时间:2024-05-17 03:30:04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字:趙恩潔、林浩立|筆訪:愛麗絲《芭樂人類學》於2015年出版,今年原主編交棒予趙恩潔、林浩立,回到2009年成立「芭樂人類學」部落格初衷,整理出「最能反映當下狀況、最能顯現人類學如何面對這些變局、 。

文字:趙恩潔、專訪主編趙恩林浩立|筆訪:愛麗絲

《芭樂人類學》於2015年出版,異溫樣的也今年原主編交棒予趙恩潔、層迷林浩立,航記浩立回到2009年成立「芭樂人類學」部落格初衷,潔林整理出「最能反映當下狀況、人類讓人最能顯現人類學如何面對這些變局、更具如何由小知大的備同倍文章」,重新梳理為《異溫層迷航記》中的理心七個主題。

在台灣社會中,但同「溫層」的傷心體驗近年來因政治議題、社群媒體變得更加鮮明,專訪主編趙恩而研究人類學像是異溫樣的也溫層中的旅行者,不斷跨出同溫層,層迷試著同理異溫層,航記浩立「人類學可以讓人更具備同理心,但同樣的,可能有的傷心就是加倍、乃至加乘的。但幸好,人類學也都會知道一些別人從來沒聽過的奇妙故事,所以在驚艷與傷心之間也算是有種平衡。」

以下訪談,是主編趙恩潔、林浩立所說的故事,也是他們在驚艷與傷心、同溫與異溫間取得的微妙平衡:

  • 問:人類學好比是在異文化、異溫層中尋求換位、共感的可能,兩位會如何定義自己的同溫層與異溫層呢?兩位曾有在異溫層中感到迷航的體驗嗎?當時是怎麼樣的情況呢?在震撼、暈頭轉向之餘,又是如何讓自己試著共感的呢?

答:
林浩立:從大學畢業後直攻博士,即使中間當兵也是與一群碩博士同梯的文化服務役,而大學打過的工也是在中研院民族所當助理,想當然耳我的同溫層當然是學術界。但我還有另一個同樣厚實的同溫層,那就是從高中時期就參與的嘻哈圈,且透過他們一路延伸至音樂產業。很有意思的是,雖然一邊是生產知識的研究人員,另一邊是創作音樂的饒舌歌手,兩片溫層在價值光譜上竟有不少的交集。

即便如此,在兩邊進出還是需要身分的轉換,自己所表現的氣質、使用的語言、對特定議題如性別政治的敏感度也有所不同。我曾經不太適應,甚至覺得走上人類學術之路就得割捨對其他志業的投入,但後來也慢慢找到一條包容兩者的路徑,除了在學校開了「嘻哈學」這門課外,還開始指導以嘻哈為主題的研究生。

趙恩潔:我家是第五代中部長老教會基督徒,從小所有同學經過大廟拜拜、拿香等等知識與實踐,對我來說都十分陌生,可以說大部分同學與老師都是我的異溫層。這可能也是為何大學時的文化田野我會比一般學生更投入在台灣西南部王爺信仰與宗祠的緣故吧。大學畢業後去美國直攻博士,後來投身在印尼研究與全球異質性穆斯林社群的研究,覺得自己一直都是異類,常常身邊所有的人九成九是白人,包括研究印尼的人,大多數若不是白人就是當地人。

後來這幾年加入STS研究,一次4s開會的時候,我參與的雙panel全部都是歐洲人,唯一的例外是我。迷航是一直都很迷航。但也有很深刻的感受。我常會想到十幾年前在爪哇參加一場喪禮後的儀式,在家徒四壁的空間內人人都微微晃頭地朗讀著《古蘭經》開端章,很有一種阿凡達電影裡頭的治癒儀式中所有人都連結通電的感覺。

  • 問:在2015年出版《芭樂人類學》後,此次出版《異溫層迷航記》的契機是什麼呢?兩位又是如何選擇收錄書中的篇章呢?

答:
林浩立:2015年後芭樂人類學又累積了不少文章以及加入了優秀的新寫手,出版第二集一直是編輯群內部的共識。原本的計畫是在2019年部落格成立十週年時出版,主編郭佩宜也正式把棒子交給恩潔和我,但因為種種原因,出版社與我們很有默契地延宕下去。

在選文章時,我們回到2009年部落格的最初,整理出二十幾個紛雜的類別,最後把最能反映當下狀況、最能顯現人類學如何面對這些變局、如何由小知大的文章保留下來,組合成《異溫層迷航記》中的七個主題,田野雜談、人類學史軼事、過往時事評論等作品因而沒有被收錄。這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工程,至於從部落格文章轉型為書本章節的修改則又是另一段寫手與編輯必須一起走過的艱辛旅程。

趙恩潔:我們的好朋友「巷仔口社會學」都已經出第三集了,我們卻連第二集都還沒有,很典型的慢很多拍的人類學家們哈哈。不過,延宕的原因,當然也是因為我跟浩立都是教學、研究、育兒、各種功德事業集於一身,所以有時候也真的快不了。另外就是疫情發生之後,我們會想,是不是應該要有一塊來稍微回應一下疫情?

書本與部落格畢竟還是不太一樣的東西,因為物質性不同,比如你不可能有一堆超連結或是豐富的圖片,所以除了收錄之外,整合與修改也是大工程。光是談收錄的話,我覺得是要有足夠的全球異質性,比如我們會特別去收錄拉美、大洋洲、北非等,台灣比較少談論的地區;但也要重視台灣內部的「異溫層」,所以會有台中東協廣場的新舊族裔、各國人士遷居台東都蘭、基隆老家、在暨南大學蓋排灣族石板屋等等。

所以這一方面是重視呈現全球各地區、台灣的多元性,但另外一方面則是直搗萬眾矚目的政治議題:香港、圖博、黑人的命。收錄之後,當然就是想要把各種議題串連,像朗讀一首詩那樣結合起來。不過,目錄詩其實是2020年夏天就決定好的(浩立與責編都支持),就因為是紙本,會想做一些只有紙本可以做到的事情。電子書在此是比較像紙本,因為是模擬紙本,只有紙本可以做到是指相對於部落格而言。

  • 問:兩位認為在台灣社會中,為什麼將同溫層作為「想法類似的一群人」代稱是自約2016年開始萌芽、2018 大選與公投前夕攀至顛峰呢?兩位認為面對政治議題,異溫層間共感是有可能的嗎?為什麼?

答:
林浩立:其實溫層成為鮮明的體驗應該可以從更早的2014年太陽花學運說起,在家庭中、同儕內、世代間,許多從未溝通談論過、始終隱而未宣的價值觀突然有了劇烈碰撞的機會,再加上這是一個社群媒體的世代,網路絡上人際連結如臉友、LINE群組能被輕易整理動員起來,新聞演算法則提供為你量身打造的訊息,溫層的聚集就這樣更加厚實起來、對於不同溫度的人的感受也更加強烈,被傷到後也自然更想去同溫層取暖。

只要溫層沒有被本質化成為更多包袱的種族、宗教政治,要在異溫層間同理共感是能做到的,畢竟人類的連結有多樣的可能性,可以是在地社群的互助、親屬網絡的照顧、公民社會的同盟串連,這些行動都是可以在擁有自己的價值觀與意識形態之餘進行的。

趙恩潔:2016年一件令全球震驚的事情就是川普當選美國總統。雖然說假消息、假新聞在人類歷史中與政治鬥爭同樣悠久,但是一個沒有從政經驗且經商其實並不太成功的人,可以透過Echo Chamber Effect/Filter Bubbles(也就是「同溫層」)在社群媒體上不斷把已經被澄清過的事情拿出來抹黑對手,同時鞏固同溫層,明目張膽地支持種族主義、誇張地歧視女性,然後當選全球最有權力的職位,這對許多人來說是非常震撼的。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