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異地做「expat」,酒杯下訴說你我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4-05-03 14:14:29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來德的外國人初來報到,多會加入一兩個當地的外國人Facebook群組,名為「expats groups」。「Expats」是指在外地短期工作的外國人,通常有薪金不俗的工作,英文流利,不用擔憂生計。他們 。

來德的異地外國人初來報到,多會加入一兩個當地的酒杯外國人Facebook群組,名為「expats groups」。下訴

「Expats」是故事指在外地短期工作的外國人,通常有薪金不俗的異地工作,英文流利,酒杯不用擔憂生計。下訴他們不需通曉當地語言,故事工作只用英文即可,異地有子女的酒杯,通常也送進國際學校。下訴所以在香港及其他華人地區提起「expats」,故事總先讓人想起白人的異地臉孔。

在德國,酒杯「expats」亦以白人為主,下訴雖然也有不少其他族裔的人,不只來自西方發達國家。在德國的香港人,有大學或以上學歷,多有專業資格:工程師、軟件設計師、大學研究員。2019前,許多在德的港人,都未有計劃長留德國,只想在當地獲取工作和生活體驗,視這個中歐大國為生命中的一個驛站。但那一年的事,令不少港人都希望長留此地。還在港的,都考慮先去德國進修,以學生身分留下,並與家人一同遷來,沒有再回去的打算。因此,不少港人來的時候是expats,後來都慢慢變成移民,與平日見到的土耳其餐館老闆、伊拉克髮型師一樣,從此定居德國。

疫情關係,這些expats群組已很久沒再辦聯誼活動,但從前的每個周末,他們總愛找市中不同的酒吧,在那裡聯誼。在這些活動上,每周都會認識到新的人,來自不同的國家,有些來了兩天,有的來了十多年,還有不少想認識外國人的德國人。在那裡,溝通的語言都是英文,你無須會任何德文,連德國人都會為自己英文不佳而道歉。不少參加的外國人,總會抱怨德文難學;席間會講幾句德文的人,即會成為全枱的焦點,受到其他外國人讚賞。

在expats活動中,人們打開話匣,常常會問對方是否第一次來。因為每周都有新人,而參加的人通常也不是每周出席,所以除了那幾個至幾十個骨幹分子外,大家都不認識對方。久而久之,你會認識到很多不同國家的人,也學會幾十種語言的問候語。這個星期學了立陶宛文的「乾杯」,下周遇到另一個立陶宛人,立即拿來嚇對方一驚。有次我在expats活動上,一個年輕愛爾蘭男生聽到我從香港來,就用廣東話簡單介紹自己,令我很欣賞和驚喜。

Expats活動的氣氛總是歡樂,不喝酒的人,也享受與人交談的樂趣。但壞處是,出席的人眾多,與每人都談不了多少句,對方又再找另一個人談,加上嘈雜的音樂,很難與人深入交流。對話從酒杯開始,隨對方離席買酒而終,之後坐下的又是另一人,互相問幾句來自何方、從事何業,來德多久後,又是對話的句點。難得遇到投契的人,之後保持聯絡,甚至互相扶持,是難得的幸運。

在德這幾年,見證了港人從expats變成「immigrants(移民)」,然後這些expats活動都轉到網上。初來德國時認識的很多expats,大部分都沒有聯絡,只有少數還間中在Facebook上看見他們的動態。每個expat,都有自己的故事,幾分鐘的接觸,就如用半小時讀通莎士比亞般,絕無可能。

活動上,我們得到與不同國家的人社交的體驗,也讓自己學了十多年的英文派上用場。然而走出酒館,外面的世界未必對外國人這麼友善,只會英文,也遠遠不夠。在那條歸家的路途中,像來的時候獨自一人,在昏黃的街燈下,細味剛才一段段的對話,背後一個個有故事的身影。

本文獲授權轉載,題目由編輯所擬,原文可見於作者Facebook。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