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豁達,叫「蘇東坡」》:老友生子我可沒功勞,蘇軾填詞謔而不虐令眾人捧腹大笑

  发布时间:2024-05-17 17:19:14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蘇淑芬別人生子,我可沒功勞維熊佳夢。釋氏老君親抱送。壯氣橫秋。未滿三朝已食牛。犀錢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座。多謝無功。此事如何著得儂。——〈減字木蘭花〉祕閣《古笑林》云:「晉元帝生子,宴百官,賜束帛。 。

文:蘇淑芬

別人生子,有種我可沒功勞

維熊佳夢。豁達釋氏老君親抱送。叫蘇壯氣橫秋。東坡大笑未滿三朝已食牛。老友勞蘇
犀錢玉果。生可軾填利市平分沾四座。沒功多謝無功。詞謔此事如何著得儂。虐令

——〈減字木蘭花〉祕閣《古笑林》云:「晉元帝生子,眾人宴百官,捧腹賜束帛。有種殷羨謝曰:臣等無功受賞。豁達帝曰:此事豈容卿有功乎?」同舍每以為笑。叫蘇余過吳興,東坡大笑而李公擇適生子,三日會客,求歌辭,乃為作此戲之,舉坐皆絕倒。

解讀

夢見熊羆就是生男兒的吉兆,這小寶貝真是釋氏老君親自抱送來的麒麟兒,還沒滿三個月,就長得很壯實。

洗兒的禮物很豐足,席上散發喜錢、喜果,四座都受益。客人說:「多謝主人,使我們無功受賞。」主人回答:「這事怎能讓你們有功呢。」


李常(1027-1090)字公擇,北宋建昌人,長得矮胖,蘇軾稱他為「短李」。年輕時在廬山五老峰下白石庵讀書,中進士後,捐獻藏書九千卷,成立第一家私人圖書館。李常離開後,山中的人懷念他,把他住過的僧房命名為「李氏山房」,三十五年後,蘇軾特意路過此地,寫〈李氏山房藏書記〉,記述古人得書不易,今人有書卻不讀,以勉勵學人勤於閱讀。

李常不僅是文學家、藏書家,更是精通財會的經濟學家。曾奏請開闢泉州等處的市舶司,而泉州市舶司的建設,正是宋朝及以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李常也曾和蘇轍合作撰寫中國第一部財政會計學專著《元祐會計錄》。雖然以前曾有丁謂主編的《景德會計錄》,但是詳細的論述會計學、使財政會計奠定四柱演算法、全面預算的還是李常的《元祐會計錄》。

李常是黃庭堅的舅舅,因黃庭堅少年喪父,便跟著舅舅讀書。李常悉心教導,對黃庭堅的為人和文學創作影響很大。黃庭堅曾撰文:「長我教我,實惟舅氏。四海之內,朋友比肩;舅甥相知,卒無間然。」李常不僅教黃庭堅讀書,更帶他遊歷各地,介紹他給日後的岳父孫覺,並推薦他給大文豪蘇軾。

蘇軾詞中,以「戲」為題者有五個詞調六首詞,六首詞都是中短調。這首〈減字木蘭花〉是唐教坊曲,教坊是隸屬國家的音樂機構。〈減字木蘭花〉又叫〈減蘭〉,在〈木蘭花〉的原調上,改變唱法,少唱幾個字,從仄韻轉為押平韻,叫〈偷聲木蘭花〉,又從〈偷聲木蘭花〉,減掉歌唱的字叫〈減字木蘭花〉。蘇軾一共用這調子塡二十八首詞,內容大多輕鬆有趣。

熙寧七年,李常調湖州太守,正値蘇軾離杭赴密州之時,路過吳興,正好趕上李常生子三日的宴席。宋代風俗,嬰兒生後三日或滿月時,富貴人家一般大宴賓客,給嬰兒洗身,叫做「洗兒會」。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至滿月則生色及繃繡錢,貴富家金銀犀玉為之,並果子,大展洗兒會,親朋盛集。煎香湯於盆中,下果子綵錢蔥蒜等,用數丈彩繞之,名曰圍盆。以釵子攪水,謂之「攪盆」。觀者各散錢於水中,謂之添盆。

洗兒會很熱鬧,要拿金銀釵子攪水,叫攪盆,親友們要在湯盆中放置給嬰兒的錢財,期望孩子以後大富大貴,成龍成鳳。好不容易遇到大文豪蘇軾,李常當然抓住機會,向蘇軾求歌詞,因此作〈減字木蘭花〉的戲謔詞。起首兩句化用杜甫〈徐卿二子歌〉:「徐卿二子生絕奇,感應吉夢相追隨。孔子釋氏親抱送,並是天上麒麟兒。」稱李常生的兒子是見熊之夢的應驗,因為出身高貴,所以是釋氏和老君親抱送來的,三、四兩句以誇誕大言,說小兒頭壯壯身體好。仍然是翻用杜甫「小兒五歲氣食牛,滿堂賓客皆回頭」,經蘇軾熔鑄,語言更覺矯健挺拔。

下片第一、二兩句讚頌洗兒禮物的豐足,「犀錢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座」,洗兒時,富有人家賓宴會客外,席上散發喜錢、喜果,叫作「利市」。洗兒時,親朋賜贈給嬰兒的錢叫「洗兒錢」。以前安祿山出入皇宮,拜貴妃為母,也有「賜洗兒錢」。第三、四兩句是蘇軾自注所引,晉元帝生子,宴請百官,臣子說:「無功不受祿。」帝說:「此事豈容卿有功乎!」同舍引以為笑談。蘇軾把這個笑話檃括成為「多謝主人,我們實在無功受賞」,主人說:「這種事,那能讓你們有功呢?」語言幽默風趣,謔而不虐,此語一出「舉坐皆絕倒」,大家捧腹大笑。

蘇軾與李常是莫逆之交,老朋友之間開開玩笑是親暱的舉止。蘇軾〈記遊松江〉載:

吾昔自杭移高密,與楊元素同舟,而陳令舉、張子野皆從余過李公擇於湖,遂與劉孝叔俱至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

除了洗兒會外,楊繪、陳舜俞(字令舉)、張先(字子野)都隨蘇軾到西湖拜訪李常,他們還夜遊松江(上海),吳興風光明媚,橋上有垂虹亭可飽覽一切美景,李常特別設置豐富酒宴款待,張先已八十五歲了,塡詞聞名天下,當時作了一首詞,叫〈定風波令〉,這次相聚稱為「六客之會」。

元豐元年(1078),蘇軾四十三歲,李常赴淮南西路提刑(管司法、監察),到徐州來探望蘇軾,蘇軾約他喝酒,稱讚他接手治理齊州時強盜很多,半年內誅群盜七百人,平定治安。並提到李常「先生生長匡廬山,山中讀書三十年」。蘇軾也送筍與芍藥花給李常,說「送與謫仙家」,把李常比喻為謫仙,像李白般的詩才。等到李常離開徐州時,蘇軾寫〈送李公擇〉:「宜我與夫子,相好手足侔。」說兩人如兄弟般的情誼。

後來蘇軾因烏臺詩案貶居黃州,往日的好友日漸疏遠,但在安徽做官的李常卻不遠千里前往探視。蘇軾在〈東坡八首并敘〉:「我有同舍郎,官居在灊岳。(自注李公擇也)遺我三寸甘,照座光卓犖。」

李常來看他,還贈送珍貴的黃甘魚,兩人的友誼並不因蘇軾被貶而改變,是發自內心的眞情實感。

蘇軾離開黃州,任汝州團練副使,途中遊覽廬山,特意去拜訪李常故居和書齋,這裡是李常讀書的地方,蘇軾寫下了〈李氏山房藏書記〉,盛讚李常藏書九千卷,聞名於當世,還成立當時最早的私人圖書館,是仁者之心,告誡後來者知道書的可貴,此外題詩〈書李公擇白石山房〉。接著他轉道建昌去李常家拜訪,並題詩〈過建昌李野夫公擇故居〉,一共留下兩詩一文。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