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分裂之北魏崛起(三):北魏像多管閒事的傻大哥,只要有人求援就立刻出兵

  发布时间:2024-05-16 21:25:11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阿前南北分裂之北魏崛起一):拓跋鮮卑率「聯邦」攻入中國,就像「美國總統親征越南」南北分裂之北魏崛起二):前秦興亡讓拓跋鮮卑從塞外共主,變成邊塞爭奪戰的一員魏晉南北朝。這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時代,有著各 。

文:阿前

  • 南北分裂之北魏崛起(一):拓跋鮮卑率「聯邦」攻入中國,南北就像「美國總統親征越南」
  • 南北分裂之北魏崛起(二):前秦興亡讓拓跋鮮卑從塞外共主,分裂變成邊塞爭奪戰的魏崛魏像一員

魏晉南北朝。這是起北一個耳熟能詳的時代,有著各式各樣的多管的傻大哥王朝,王國,閒事但大多數的人求情況下,他們都只有50年左右的援立壽命。首先突破臨界點的刻出,是南北位於江左的傀儡政權:東晉。司馬家除了王室,分裂什麼也沒帶下去。魏崛魏像從三國時代就可與孫權平起平坐的起北各大世族與軍閥,成為了東晉真正的多管的傻大哥主人。

北方,閒事另一個實質上的百年王朝,北魏的誕生與東晉並立,成為了南北朝的起點。根據北魏拓跋氏的說法,早在東漢末年,拓跋氏就已經是鮮卑地區的共主。但由於大量的鮮卑部族,在魏晉時期紛紛進入中國,拓跋氏也慢慢的南移。經過種種曲折,甚至一度為北方霸權前秦所征服,拓跋氏在亂局中建立了大魏國,繼續以鮮卑共主的身分,與中原各國周旋。

西元394年,兩秦之爭結束,北中國西半部,由後秦姚興勝出。東部,則是後燕慕容垂打敗了西燕。燕、秦、魏,北中國三國鼎立,局勢跟30年前差相彷彿。不同的是,這個北魏身負著東亞北部的重責大任。當兩燕兩秦在你死我活之時,北魏更關心大草原地區的「蠕蠕」部落。

蠕蠕這個部族,源自拓跋部的一個奴隸,犯罪當斬,逃入沙漠中糾集了其他罪犯,逐漸壯大起來。他們自己稱自己是「柔然」部落,蠕蠕這個名稱,倒是後來北魏給取的。北魏漢化漸深之後,罵人沒在客氣的,劉裕的宋人,也被他們稱為「島夷」。

一開始,柔然因為勢力弱小,是真正意義上的「遊牧民族」。「冬則徙度漠南,夏則還居漠北。」隨著時間過去,當拓跋部式微,柔然就趁機加入了西鮮卑之長,匈奴衛辰的旗下,開始試圖侵犯拓跋部。

拓跋珪建魏之後,自然是不能與之甘休,未來在一次把柔然的《魏書》記錄翻譯一下。

而當燕秦之勢塵埃落定,原屬鮮卑,並臣於北魏的後燕,首先對主子發起了襲擊。北魏之主拓跋珪為了宣示共主之威,向後秦徵集兵力,親上前線應戰,大破後燕軍隊,凱旋而歸。不過後燕本身的說法是戰況膠著,後燕皇帝慕容垂遂施突襲,雖成功擊殺北魏大將,但自己也重病身亡。

戰事繼續延長,北魏的儒學者便建議:「既然必須討伐中原逆部,乾脆就擺下中原皇帝的排場,來震懾對方吧。」別忙著笑啊,慕容政權以漢人為主體,若以草原共主之姿進軍,難免受到抵抗。打起漢天子旗號,這可是匈奴劉淵跟羯人石勒,甚至氐人苻堅用過都十分有效的手法。

shutterstock_114632899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com/達志影像

政治作戰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拓跋珪一揮手,撈出了40萬部隊南征。這是相當於燕秦任一國的「全體戰力」,包括攻跟守。此等軍勢,自是銳不可擋。

但過了第一關邊塞,就要進入中國人的玩法:攻城戰了。這邊一個中山城,那裡一個鄴城,還有一個信都城,北魏大軍也不得不分兵作戰,攻勢自然是緩了。北魏自有漢人軍師,也明白與民為善的道理,只打大城,不擾百姓,大家留個交易的餘地,糧草倒也不虞匱乏。

很奇怪嗎?其實五胡亂華100年,早已發展出一套軍與民的並存方式。說得精準一點,應該是軍閥互戰,世族護民,並且提供經濟援助。你不援助,軍閥在餓死之前就會來搶了,所以保持一個交易關係,是對大家都好的平衡。說到底,哪個執政還不都一樣?你們愛打便去打吧。

征戰持續了一年,這日,魏帝拓跋珪駐紮於栢肆,遭到後燕夜襲。拓跋珪臨危不亂,自行擊鼓召集士兵,擊退燕軍。好吧,我還是要說一下心裡話。其實北魏的記錄諸多不合常理之處,但轉換角度仍能解釋。可這場逆襲,就不免有些不盡不實了。

因為,接下來北魏大軍開始騷動,原本臣服的部族也聽說拓跋珪可能已經戰死,開始造反。重新穩定平定叛亂,也是費了不少力氣。更嚴重的是,軍糧補給開始出問題了。如果你始終打不下城池,要拿什麼東西跟「百姓」交易糧食呢?

拓跋珪撤了大城之圍,又遭疫病,這時,大家其實都想回家了。但他不願放棄,魏軍所遭遇的,燕軍自也不能免,誰能堅持到底,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按照共主套路,如果拓跋珪撤軍,他的共主人生也要走到盡頭了。

當燕軍跟魏軍都已無路可退,那就只有激烈碰撞一途了。一次,兩次,三次,魏軍連戰連勝,終於在又隔一年的春天,攻下了鄴城。拓跋珪也就在鄴城與中山建立辦事處,選禁衛,派發田地,封官授爵……並且派人開馳道。未來,從邊塞雲中郡,要能直達鄴城。

這是北魏正式於中國落腳的開始,沒錯,6個月後,才建國號為「魏」。

如果想要好理解一點,就是之前拓跋珪是「魏王」,然後稱帝南征,在這時候確定延用國號為王朝。隔月,回返雁門郡平城,興建宮室宗廟、定都,制定度量衡、官制、爵品,訂法律、音樂、禮法。

shutterstock_1176227254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com/達志影像

中國史書很難看到哪個王朝這樣從零開始搞的,就算蜀漢東吳也都沒有這種記錄。一般來說,一個王朝的這些制度,多半都是承襲過往,所以奪取首都……的文書資料最重要。北魏也是透過打敗後燕,來取得這些「建國大綱」的。

奇妙的是,建立中式王朝機制後,北魏就對燕人沒興趣了,對秦人也沒有。說穿了,前面一副「因為要入中原所以要建中式王朝」這件事,像是唬爛的一樣。看起來更像:「因為要建中式王朝,所以要先攻打後燕首都」。

到底為什麼呢?目前比較靠譜的就是這個。

徙六州二十二郡守宰、豪傑、吏民二千家于代都。

北魏要把漢人遷入自己的「王畿」,壯大實力,繼而開始進行草原爭霸戰。這或許才是他們關心的事情。

破高車雜種三十餘部,獲七萬餘口,馬三十餘萬匹,牛羊百四十餘萬。

其遺迸七部,獲二萬餘口,馬五萬餘匹,牛羊二十餘萬頭,高車二十餘萬乘,并服玩諸物。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