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尼拉的誕生》:曾想長久殖民臺灣的西班牙,為何會不敵鄭芝龍家族與荷蘭?

  发布时间:2024-06-01 09:22:51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中國:臺灣與鄭家前文對中國海域尤其是福建沿海)和日本的變化,做了較多仔細的討論,現在要將焦點轉移到「呂宋的後備」——臺灣。如果用典型的占領觀念來解釋西班牙對臺灣的興趣,那勢必會帶來更令人誤解的想像。西 。

中國:臺灣與鄭家

前文對中國海域(尤其是馬尼福建沿海)和日本的變化,做了較多仔細的拉的蘭討論,現在要將焦點轉移到「呂宋的誕生的西敵鄭後備」——臺灣。如果用典型的曾想殖民芝龍占領觀念來解釋西班牙對臺灣的興趣,那勢必會帶來更令人誤解的長久想像。西班牙的臺灣進逼從一開始就是對經濟戰略作出的反應:首先是因應日本在秀吉推動擴張時帶來的壓力,接下來則是班牙回應荷蘭人闖入帶來的壓力。早在1596年,為何西班牙當局就建議占領臺灣,家族因為他們疑心日本也有此念頭。與荷

那時候的馬尼臺灣,根據伊比利人的拉的蘭叫法,西班牙文是誕生的西敵鄭「艾爾摩沙島」(la Isla Hermosa);葡萄牙文則為「福爾摩沙島」(la Isla Formosa),仍不屬於中國政治影響所及的曾想殖民芝龍領域。馬尼拉人指控日本使者原田喜右衛門計畫奪取臺灣,長久也擔心這會讓中國與菲律賓的貿易中止。

原田在幾年前說過要一起掠奪卡加煙(Cagayan),這些話在馬尼拉傳開之後,西班牙人便懷抱強烈的不信任感。特略總督受到路易斯.佩雷斯.達斯馬里尼亞排華的擴張心態驅使,也擔心卡加煙會和臺灣連成一線,因此便在1597年要求西班牙支持他侵略臺灣。隨著秀吉在翌年過世,這個計畫便顯得多餘了,所以臺灣在其後的20多年中,都沒有再被西班牙人注意到。

西班牙對臺政策的第二個時期更是明顯出自經濟動機。在1619年,馬尼拉的決策者表明他們想透過在臺灣建立貿易據點,以規避中國課稅與提高他們和福建作生意的利潤。西班牙投資對臺灣計畫的背後有兩個最大的動力:一是商業利益,二是想把荷蘭人趕出亞洲。儘管各路人的努力,在臺灣當地傳播福音的卻僅位居第三種。道明會教團想以臺灣作為前往中國的門戶,所以他們最先不遺餘力地推動這件看似矛盾的事。當荷蘭人在臺灣建立一座小型堡壘,日本商人又經常往返於臺灣港口,西班牙人更加擔心他們在中國海域的地位了。執業律師暨司法長官埃爾南多.德.洛斯.里奧斯.科羅內爾和馬尼拉大主教唐.米格.賈西亞.塞拉諾(Don Miguel García Serrano)表示他們必須採取軍事行動。

不久之後(1622年),荷蘭人就在澎湖建立了一座堡壘,並表明他們的目的是要獲得與福建貿易的官方許可。福建巡撫在1624年與荷蘭人協商,要求荷蘭人撤出澎湖、轉往臺灣,以交換他們與中國和日本較好的貿易機會。在這件事發生不久之前,西班牙與荷蘭在中國海域的海軍衝突正好達到高峰,因此西班牙人已經不能再損失時間。國王先是任命若翰.德.薩穆廸奧遠征臺灣——薩穆廸奧曾在1598年受特略派遣前往廣東。

西班牙軍隊在1626年抵達基隆,並展開西班牙對臺灣的殖民。士兵、傳教士和一些平民相繼被送往臺灣,在那裡建立了聖多明哥城(Santo Domingo,即紅毛城)和基隆,一起作為西班牙人的拓居地,並由馬尼拉負責治理和提供資金。一小群道明會和方濟各會的傳教士被委託要讓原住民和中國漢人改變信仰的差事。不論是不是天主教徒,來自馬尼拉的「常來人」都投入聖薩爾瓦多城(Fort San Salvador)的興建,那是一座長方形的石造城池。他們提供支薪的勞動力,西班牙人還會僱用福建的船員和舵手,讓他們提供有關對當地的知識。

作者按:「常來人」原文Sangley,是帶有貶義的詞,是西班牙對福建商船成員的稱呼,該詞的來源在歷史學者之間仍無定論。它的起源可能是對chang lai(常來,意為經常來的人)或shang lai(商來,來做生意的商人)的偏差發音。

出版社編輯按:Shangley在臺灣也經常譯為「生理人」或「生意人」,有學者認為Shangley起源自漳泉語的「生理」,也就是「生意」。

shutterstock_342162365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淡水紅毛城

雖然西班牙人很期待能將中國和日本商人帶往他們的臺灣基地,但這個貿易遠景卻迎來令人失望的結果。此外,西班牙人的要塞位於基隆,這個地理位置很吸引福建商人。西班牙人原本想吸引渴望絹絲的日本商人前來這個港口,但最後卻變得害怕受到攻擊。

在1628年,第一批運回馬尼拉的絹絲和糧食只是次級品。甚至西班牙商人運往馬尼拉的船貨還被迫要支付從價稅,而且皇家財政委員會(Junta de Real Hacienda)還在討論要課徵其他的運輸稅。雖然西班牙這個布局最後失敗了,收益也日益減少,不過在1642年之前,西屬馬尼拉的確和中國海域的網絡進一步整合在一起。其結果就是資訊的流動大幅增加,馬尼拉與果亞、麻六甲及柬埔寨的連結也擴大了。不過,荷蘭人的激烈騷擾和鄭家嚴密組織後的海上攻擊,最終逼使西班牙人只得投降。

第一個提出系統性殖民臺灣計畫的中國私掠船船員,即是上文提到的鄭芝龍,他提出計畫的時間是在1628年前後。

鄭家的根據地在福建省,在大約1627到1683年之間,東亞海上貿易的一大部分都是由鄭家控制。鄭芝龍曾經在1620年代與荷蘭人合作,此外他還以化名尼古拉斯.加斯帕(Nicholás Gaspar,那是他在澳門受洗時獲得的天主教名字),與馬尼拉的中國人合作,以增加他的勢力。

鄭芝龍身為福建總兵,原先曾擔任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臺灣通譯,他在涉足馬尼拉和長崎間的長距離貿易後,最終於1624年成為新的海盜首領。

在1644年明清改朝換代年間,滿人攻陷北京,之後南明(1644年──1662年)便與鄭家展開密切合作。在1640年代的前半葉,鄭芝龍甚至計畫和日本正式結盟。他還派遣自己的海軍將領帶一封信給將軍(Shogun)。那封信被「老中」退回了。他又試了一次,改寄一封私人信件給天皇和將軍,但也被拒絕了。鄭家試圖擴大他們在南中國海的控制,把他們的主權延伸到呂宋,這為中國與西班牙關係帶來真正的改變,也讓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即國姓爺,在西班牙文中稱為Cogsen/-ia」)的勢力崛起。鄭家宣稱他們有權統治或審判在馬尼拉經商的福建人。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