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炯朗開講:3分鐘理解自然科學》:「打嗝」可能是動物從水生進化到陸生的殘餘現象

  发布时间:2024-05-16 20:21:29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劉炯朗意志和反應眼睛會說話語言是人類表達思想和感情最重要的媒介,口就是表達思想和感情最重要的工具。用口,我們可以傳遞資料和訊息,可以傳遞感情,如快樂、悲傷、憤怒、焦急或失望;也可以展示我們的健康狀 。

文:劉炯朗

意志和反應

眼睛會說話

語言是劉炯朗開人類表達思想和感情最重要的媒介,口就是講分解自進化表達思想和感情最重要的工具。用口,鐘理我們可以傳遞資料和訊息,然科可以傳遞感情,學打現象如快樂、物從悲傷、水生生憤怒、到陸焦急或失望;也可以展示我們的殘餘健康狀況,是劉炯朗開聲如洪鐘,還是講分解自進化氣若游絲;還可以經由狂笑、冷笑、鐘理淺笑,然科或者嚎啕大哭、學打現象啜泣,物從道出我們的心情。興高采烈時,口沫橫飛;吐一口痰,往往是輕視不屑的意思。

除了口之外,我們還有許多肢體語言,雙手一攤是「完結了、沒辦法了、沒輒」的意思,聳肩表示莫可奈何、滿不在乎,蹺起二郎腿是舒適輕鬆的姿勢,腳抖不停大概是心情有點緊張,嗤之以鼻就是「我才不甩你呢!」的意思。

眼睛、耳朵有看和聽的功能,是最重要的資訊接受工具, 但眼睛同時也是傳遞訊息的工具。心理學家花了很多工夫研 究、探討「眼睛接觸」(eye contact)所傳遞的訊息和感情。例如,女性和別人眼睛的接觸通常比男性多;下屬對上司的眼睛接觸比較少,甚至是零;在餐廳裡,服務員和客人的眼睛接觸相當少,一方面是表達卑微的待客態度,一方面是在表達:「趕快點菜吧!不要多囉嗦。」

依照現代社會的禮貌規範, 不熟識的異性間,眼睛的接觸不應過多;和別人講話時,通常會在快講完時,才與對方有直接的眼睛接觸,等於告訴他:「我講完了,換你了。」當你講話、不希望有旁人插嘴時,你會瞄他一眼,讓他知道你還沒講完;在人群中,兩人間眼睛的接觸,代表一個開始;有眉目傳情,有關愛的眼神,有冷眼旁觀,有目露凶光等不同的表達。

英國桂冠詩人瓊生(Ben Jonson) 有首知名小詩, 開頭兩句是「Drink to me only with thine eyes, and I will pledge with mine.」(用你的眼波邀我共醉,我將凝眸相隨。)

一首英文歌〈Strangers in the night〉(深夜裡的陌生人) 的前幾句是:

Strangers in the night exchanging glances,
Wondering in the night,
What were the chances, We’d be sharing love,
Before the night was through.
深夜裡的陌生人,眼神交會一瞬間,
真情待共享?夜正闌珊。

宋代王觀的〈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東〉,有「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之句。

心理學家發現,用眼睛固定盯住一個人,往往傳遞的是不友善、恐嚇的訊息;猩猩、猴子也是如此。被盯住看的對象會產生一種恐懼、被壓迫,甚至屈服的反應。心理學家曾做過實驗:當你開著汽車,停在紅燈前面時,有一個人停在你旁邊, 目不轉睛地盯住你,你的反應是如何?很多人都會在紅燈轉綠燈的一剎那,趕快加速闖過去。心理學家也發現,在紅燈前面被旁邊騎機車的人盯住的人,紅燈一轉,趕快衝過十字路口的時間,比不被盯住的時間短一.二秒。心理學家的解釋是,當別人盯著你看,傳遞的是不友善、讓你不舒服的訊息,你的反應就是趕快衝過十字路口擺脫他。

或許你會問:「被盯住看的人的反應,不一定是恐懼不安,他會不會以為盯住他的人是在向他挑戰,看在紅燈轉綠燈時,誰先衝過十字路口?」所以,心理學家又設計了另一個實驗,他們找了一個人站在人行道,同樣盯著你看,結果呢?也是一樣,紅燈轉綠燈時,被盯的人會闖得較快,一路衝過十字路口。

當心理學家研究「人類如何獲得從別人眼睛傳遞過來的訊息時」,他們發現從嬰兒時期開始,大腦就有判斷別人眼睛所看的方向的能力。二○○二年的一項研究,心理學家發現, 嬰兒比較喜歡別人用眼睛直接看著他們。同樣一個人的兩張照片,其中一張人的眼睛是直接向前看,另一張人的眼睛往斜看,嬰兒對第一張照片會多看、也看得比較久,因為嬰兒覺得照片中的人正在看著他。他們還錄下四、五個月大的嬰兒看這些照片時的腦波,結果發現:當嬰兒看著第一張,也就是照片裡的人直視嬰兒的那張照片,嬰兒的腦波和成人正在看別人臉的腦波吻合度最高。換句話說,心理學家發現,嬰兒已經有判斷別人目光方向的能力,而且他們比較喜歡別人正視的目光。

了解從靈魂之窗開始

大腦如何決定別人目光的方向?顯而易見,最重要是靠眼珠的位置。眼睛裡有顆眼珠和旁邊的眼白,當眼睛兩邊的眼白大小一樣時,我們就知道眼珠在眼睛中間,向前直看;當然,頭部的位置和方向也有關係。大腦有能力從眼珠和頭部位置, 做出判斷。

講到眼珠和眼白,其中就有很大的學問。首先,眼睛裡有一層保護眼球的纖維膜,叫做「鞏膜」。鞏膜是乳白色的,所以鞏膜露在外面的部分就是眼白。嬰兒的鞏膜帶一點藍色,老人的鞏膜漸漸變黃,得了黃疸症的病人,鞏膜變黃就是最明顯的病徵。有兩位日本科學家,比較人類和不同猩猩、猴子的眼睛,發現只有人類的鞏膜是白色的,而且人類露在外面的鞏膜面積最大。當眼珠顏色和鞏膜顏色比較接近時,別人較難判斷眼珠的位置,因此不容易判斷目光的方向。對那些要靠捕食別的動物維生的動物而言,這是個有助牠們捕食的掩蔽。對人類來說,眼珠和鞏膜黑白分明,可以幫助別人知道我們視線的方向,因而有傳遞消息的功能。

眼睛的接觸不局限於眼睛視線的方向,以及視線的固定和轉移。觀察到眼睛的接觸,帶動的則是大腦的接觸。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說過:「眼睛是靈魂之窗。」這句話不只是有詩意、有哲理的話。從醫學和心理上的觀點來看,我們知道經由視覺的接觸,大腦會觀察到對方的情緒和動機,是快樂、還是悲傷?是誠實、還是欺騙?這個互動機制非常複雜, 但這個機制的存在和運作非常明顯。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