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轉電能前你該了解的事,原來人類生活全與動力演化有關

  发布时间:2024-05-16 07:19:04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人讓動力更理想,但汙染也難以想像人類沒有鷹的飛翔、豹的速度、牛的力量、馬的奔跑,但人卻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例如:負載更重的東西、去到更遠的地方、用更快速的抵達。因此,人類開始尋找更理想的動力來替代人力, 。

人讓動力更理想,燃油人類但汙染也難以想像

人類沒有鷹的轉電飛翔、豹的該解速度、牛的事動力力量、馬的原來演化有關奔跑,但人卻有很多想做的生活事情,例如:負載更重的全與東西、去到更遠的燃油人類地方、用更快速的轉電抵達。因此,該解人類開始尋找更理想的事動力動力來替代人力,以解決移動、原來演化有關搬運的生活需求。

然而,全與隨著動力來源不斷演進,燃油人類當代稱霸超過一整個世紀的燃料方式,卻也連帶造成汙染。以台灣來說,在PM2.5的空氣污染中,汽、機車的排放廢氣就貢獻了36%;其中,全台機車一氧化碳排放總量甚至比汽車更高。

國家地理雜誌「2018年度旅行攝影師大賽」中,一張獲選的台北橋「機車瀑布」照片,更反映台灣機車的龐大用量已經成為台灣獨特文化。根據環保署統計,2017年全台總計有1375萬5582輛機車,數量最多前三名的城市分別為新北市、高雄市、台中市;而交通部「機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指出,台灣機車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78輛,日平均行駛時間為53.8分鐘。

台灣平均每1.57人就有一台機車,這個數據說明了現代人類與移動載具難以脫離的緊密關係。不同的移動載具雖然決定了不同生活方式,但事實上,人類被影響的層面還不僅於此。

01aPhoto Credit: wikipedia
台灣平均每1.57人就有一台機車,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78輛,完全與國人生活高度結合

動力,決定世界風貌數千年的牽引力

讓我們跳脫陸上交通,從更廣闊視角來看動力這件事。從大航海時代開始,船隻與航海技術讓世界產生了貿易、飛機與航空技術讓各地能更快輸送,人類的生活、商業、經濟型態都因著「移動載具」而改變;而移動載具的改變,則來自每一次的「動力演進」。

人類的陸上移動,從最初的兩條腿人力、獸力,再到蒸氣機與燃油,一直到最近被熱議的電動綠能,陸上交通數千年來都以「輪」的型態與「滾動」的力學呈現。

曾經,人類將多根圓柱木條置於地面,再把重物放於其上,利用「人」推拉前進;爾後,人類改以「馱獸」直接承載或以獸力為主發展出馬車、牛車,讓人類可以移動的範圍變得更大更遠、更省力省時,也堆築了人類的夢想。

01Photo Credit: Pixabay
輪子的發明以數千年,人類陸上交通的動力仍脫離不了以「輪」為移動載具的形式

2015年因為台灣是否加入亞投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而浮出檯面的中國一帶一路政策,這條漢朝絲路經濟帶與依循鄭和下西洋而打造的21世紀海上絲路,正是當年漢武帝劉徹與明成祖朱隸因移動載具改變而構築的夢想計畫。

當動力開始走向機器,人類也開始進入高速奔跑的時代。1765年瓦特改良蒸氣車,引發第一次工業革命;1825年第一條鐵路問世,1829年史蒂文生的蒸汽火車開啟鐵路運輸時代。

今天被視為敏感詞彙的「燃煤」與「燃碳」兩詞,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其實是當年最重要的「動力」來源。燃料動力結合鐵路,不僅帶來1854到1896年間歐洲鐵路旅遊熱潮,甚至成了當時歐美列強打開「沈睡巨獅」清朝門戶的敲門磚。

1876年,第一台內燃機問世,由德國發明家鄂圖研製;其後同樣身為德國人的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Wilhelm Daimler)把內燃機安裝在自行車上,成了第一台「機車」。10年之後,卡爾·賓士(Karl Friedrich Benz)將之安裝在三輪車上,成了第一台「汽車」(四輪汽車則由戈特利布·戴姆勒發明),內燃機引擎就此展開影響人類生活長達百年的歷史。

05Photo Credit: Pixabay
內燃機安裝在三輪車上,第一台汽車正式問世

燃油時代 ,從工業發展到網路存在

從蒸汽機到內燃機、從內燃機到現今,這兩個歷時超過百年的「動力」進程,不僅帶動三次工業革命,也全然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型態。

例如:1760到1830年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主要動力來源是「蒸汽」。這個階段具體實現製造機械化,不僅將千百年來的人力與獸力正式取而代之,也醞釀了大規模製造的初始雛形;人類經濟模式更在原本的漁獵、農業之外,多了一項工業生產,而經濟活動也邁向大量化、標準化、效率化,甚至衍伸出近代管理學基礎。

在持續追求上述大量化、標準化、效率化的過程,原先的蒸氣動力已無法滿足需求,因此在1870到1920年間,第二次工業革命展開。人類始終因為夢想而不斷尋找更理想的動力,發電機、內燃機也應運而生,正式進入電氣化時代。

1895年,輪胎正式在汽車上亮相,亨利福特讓汽車進入大量製造與普及化,相關燃油動力產業也應運而生,如:石油、石化、橡膠、零組件等工業的發展,同時也創造新型態的工作機會。海陸空等領域的移動載具,在這個時代呈現爆炸性成長。

04Photo Credit: Pixabay
蒸汽機與內燃機兩個超過百年的「動力」進程,不僅帶動三次工業革命,也全然影響了人們生活型態

內燃機引擎在這百年來也持續進化,從原本的二行程進入到四行程的進氣、排氣、爆炸、壓縮,時至今日仍稱霸陸上移動載具,現在你我的生活都逃離不了內燃機這樣的動力來源。然而,如同最初所提的汙染問題,加上人類不斷探索新能源,在約莫同一時間,被發現的「電力」也成為人類移動載具的新方向。

每次的動力改變,都帶來生活模式的改變。就像家電、電子通訊、電腦設備已經與當今你我息息相關,當移動進入了以綠能為前提的「電力」時代,人們的生活又將會有怎樣的改變? 原本需要到加油站加油的內燃機機車,當「電力」成為動力,是否能像3C產品一樣,成為在室內即能「蓄能」的電子產品?


動力再變,綠能如何改變移動的生活型態

耕耘台灣機車市場60年的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可以說是參與、見證了燃油車的歷史軌跡;而在綠能時來臨前,光陽也推出了IONEX車能網,以「充電為主、換電為輔」為方針,結合已有的400多家經銷商網路,預計在2018年完成1,500座快速充電站,在2019年底前完成2,000座能源交換站。這個總計約3,500個站點的密度佈局,讓原本燃油機車逐漸轉為電動機車,並享有「充電如同走趟便利商店」用車型態。

光陽IONEX更強調以「在家充電」為核心,透過5公斤不到的車用可拆卸電池,讓使用者可以如同使用手機一樣在家充電,只需要一個晚上的充電時間,隔天早上就能輕鬆出門。

使用者可以透過三種方式蓄能/續航:

1. 家充:可以把隨車放上的「白頭電池」用充電座或連接電源線在家充電;
2. 店充:也可以將「白頭電池」拿到快充站充電,每次收費10元,1小時充飽;
3. 換電:可以到能源交換站租借「橘頭電池」,每次租金40元,租期24小時。

IONEX-02
Photo Credit / 圖片設計&企畫製作:TNL Brand Studio 資料提供:KYMCO

而每台IONEX電動機車均搭載「內建核心電源」,作為應急使用,即便電池耗盡也能再騎5至10公里,讓使用者能順利騎到最近的快充站或換電站。

電能雖然早已存在人類生活百年,但直到最近,電能才開始大舉應用於移動載具。在IONEX車能網的移動用電理念中,「家」就是最好的能源站,隨時可以進行蓄能,亦或像上班族們日常生活中的「隨行杯」,可以在家裝水(在家充電)、在便利商店裝拿鐵(在店快充)、沒帶杯子也能直接買外帶杯咖啡(租用電池)。這樣的移動用電理念,將改變原本人們使用機車的型態,讓「移動」這件事情更融入日常生活;而以綠能為前提的車用電能,也將有效縮減內燃機移動下的城市型態。

當我們處在一個可望見證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所引發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時期,我們也可望期待一個與之結合而產生的「智慧移動生活」;因為人類歷史上每一次的動力演進,都是推動、形塑新一代移動生活的墊腳石。

Photo Credit / 圖片設計&企畫製作:TNL Brand Studio 資料提供:KYMCO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