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動畫起不來是社會共業,公視《勇者動畫系列》讓產業復興邁進了一步

  发布时间:2024-06-01 07:44:12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FISH王登鈺)這邊文章談公視與大貓工作室合作,改編漫畫家「黃色書刊」的《勇者動畫系列》。曾經被問過:「...這麼多年以來,觀察台灣觀眾對於日本,美國等動漫強國的收視習慣,或者有哪些是台灣特有的東 。

文:FISH(王登鈺)

這邊文章談公視與大貓工作室合作,台灣改編漫畫家「黃色書刊」的動畫《勇者動畫系列》。曾經被問過:「...這麼多年以來,來社列讓觀察台灣觀眾對於日本,會共畫系美國等動漫強國的視勇收視習慣,或者有哪些是產業台灣特有的東西?」

硬著頭皮勉強談吧。

公視_勇者動畫系列_橫式海報_完稿_200dpiPhoto Credit: 公共電視

台灣動畫與漫畫的結構性問題

老實說我文章不好,也不擅於引經據典,邁進但是台灣日前正好想到一個問題:台灣的漫畫及動畫,與美日相比大約等同於那個年代的動畫程度呢?

我認為作品的產量會等於經驗值,想想若是來社列讓以數量來看,恐怕才相當於1950至1960年代左右吧。會共畫系動畫會比漫畫稍微落後些,視勇由於動畫製作難度關係,產業加上雖然代工雄霸全球一時,復興但因為多著力在分工環節上,從業人員真正具有前期主導全片的機會很少,等於創作的成果也打了折扣。

一旦要往上跟1970年代美日質與數量比,遇上百花齊放的年代,無論是動漫畫就都望塵莫及了。

這些影響雖然都深深埋在台灣有志者的心裏,熱血也不時常被某部好片點燃,可惜台灣先天限制思想自由度不足,在我成長的年代受制於道德及政治的包袱仍然凌駕於創作性之上,要說台灣特有的東西,相信這些包袱及思想的管制之下,形成偏狹的創作視角,都是造就台灣落後於世界的功臣。

動漫畫發展基本上是由商業機制決定發展的規模,本身除了就是影視的商品之外,也帶動周邊衍生的商業繁榮,對比歐美及日本有足夠的內需量,從業人員本身及內容的創新在競爭中循環逐漸成長,累積足夠經驗值及明星作品後,進而擴大影響力至外國,這邏輯都可以很自然推演,但若單依規模來拿台灣跟國外比,香港的發展卻又會使台灣語塞。

我覺得對台灣社會整體來說,需要錢比需要自創作品的欲望大無數倍,只要有錢, 買外國作品甚至盜版就可以解決,卻沒想到若干年後有智慧財產可以翻倍生財這回事。自幾十年前至今,升斗小民對於精神食糧的需求的本質並沒有差太多,應付得過即可。

當我1987年加入動畫這個行業時,就不斷聽聞有人談論自製動畫片這件事,但是可惜動畫就不是這個社會大多數人的需求,以至於斷斷續續每幾年會曇花一現一次,然後迅速凋謝。

後來想想也覺得很平淡了,因為根本問題是經驗值不夠。

不僅是編劇怎麼去探知用什麼方式反應或挑動社會脈動,不只怎麼用鏡頭堆砌感情的技巧,不只是動畫技術,不只是美學上的創見,樣樣都沒有足夠的案子足以磨練從業人員,所以無論過去那些開案過又慘淡殞落的業者,不論是否有自覺或者是懷著不切實際的美夢,都沉澱到泥沼底部,奠定成為後世的肥料,這很悲壯, 卻是非常必要的犧牲,也只有透過這樣練習,甚至從失敗得到的教訓,後人才會得到養份。

這一切都比空想值得!

回來看《勇者動畫系列》

這部動畫影集具有國際等級的精緻度,劇情推演上設計了足夠的衝突,已經頗有國外動畫影集的精彩度,使觀眾能一直想往下看,節奏也很夠明快,在角色心理剖析都有注意處理,動作戲技術也很好,整體表演及美術都有相當的成熟度,很撐得起為台灣業界邁進了一步的讚許。

六集製作水準很整齊,由於改編自一部設定龐雜的漫畫,有原著的支撐,使人物很有趣也有足夠的內在背景,以致於讓我有值得追索下去的動力,加上世界觀設定豐富不同領域關聯環環相扣,也很能滿足優遊於這個世界的欲望。

消化龐大資訊很考驗編劇功力,但這次編劇也游刃有餘,梳理出很清楚的角色成長故事。不過後段故事稍微被歌唱段稀釋,變得有些遲緩,也許是著眼商業上的嘗試,期待將來運用得更加純熟並收斂一些。

總而言之,是很值得欣賞並期待後勢的片子!

BAS_Stills_02Photo Credit: 公共電視

發起及製作這部片子兩方本身就是勇者

每當有人仰仗妄圖靠著一片就能復興產業,我總想,那是要如何讓那些挺身而出的人承擔得起呢?當一切都建立於鬆軟的基礎上,這本來就不可能成功,是一種不切實際的貪求。夸夸其談者不知是懷著看戲心情還是好意,諸君且看那位鼓吹人家來幫所有人揹十字架的,我奉勸是敬而遠之,自己的十字架應該由自己揹。

我從不曾期待那種天縱英明的事在我眼前發生。

宮崎駿也不是拍《風之谷》時就自動變厲害的,是在此之前幾十年幾百部影集的累積。 台灣電影影視作品多出了多少倍的資源跟機會,到目前為止也還參差不齊。

回到台灣來說,動畫業集體成就累積至此,說是社會共業也不為過吧。

所以有一部是一部,部部值得珍惜,就算失敗都值得起碼的敬佩,不算鄉愿,因為本來就幾乎註定是失敗的,但失敗為成功之母,各位又為整體的成功又出了一份力量。

經驗值是唯一的解藥

在台灣過往因強大的代工經驗,產生樣樣都強大錯覺的基礎上,這部片子的成員有幾位我認識的,也或多或少都有從過去製作的影片或前人身上承接了一些經驗值,包括整串工作人員的經驗值,不知能在往後業界中及對後繼者帶來多大影響。

然而,在經過《勇者動畫系列》洗禮後相信會成為往後下一部片更強的根基,也期望各方資源能投注往下作第二季、第三季等等,好讓這一切延續,真正的成熟與成功才會早日到來。

延伸閱讀

  • 公視《勇者動畫系列》為動畫元年打頭陣,黃子佼與眾星出席線上記者會大談創作秘辛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