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熱書店》:這麼多人在逆境中開書店,他們都在想什麼呢?

  发布时间:2024-05-14 18:09:30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果子離《情熱書店》是日本作家池內佑介用中文撰寫的文集,寫書店的故事,寫店主的心境,寫每一家書店的經營風格、營業型態與選書風格。十家新舊書店,以東京都的書店為主只一家位於山梨縣甲府市)。每家書店各自 。

文:果子離

《情熱書店》是情熱日本作家池內佑介用中文撰寫的文集,寫書店的書店書店故事,寫店主的這麼中開心境,寫每一家書店的多人經營風格、營業型態與選書風格。逆境

十家新舊書店,們都麼以東京都的情熱書店為主(只一家位於山梨縣甲府市)。每家書店各自具備特別的書店書店性格。這本書與常見的這麼中開書店巡禮文章不同在於,作者與書店保持長期互動,多人交流密切,逆境對書店或店主有深層認識,們都麼而非僅憑有限印象訪談。情熱他以細微的書店書店觀察與敏銳的省思,記錄與書店或店主的這麼中開因緣、拜訪書店所見與所感,並不時道出身為採訪者的想法與疑惑。

何況池內佑介長懷在日本開中文書店的夢想,有夢但不敢輕易執行,因此對於愛書人開設獨立書店一事,總能留意於浪漫與務實之間,如何取捨平衡。

這本書不只寫書店,不只談圖書產業,也切入一個時代,描述社會現象,諸多層次慢慢堆疊,留給讀者省思空間。這是不愛逛書店或不很關心獨立書店的朋友也可以閱讀的書,儘管以書店為主題,但敘述的其實是各產業或個人如何逆境求生,努力與堅持的故事。一如自序所說,想到這麼多人在逆境中開書店,並以自己的方式為書和閱讀的未來付出努力,「我就實在沒辦法沉浸於悲觀情緒裡。」

獨立書店應該如何?

我在新書《我喜歡這樣的生活》裡收錄一文,對「獨立書店應該加強社區經營」一說提出質疑。我認為,「獨立書店的主力客源不是社區鄰居。多數獨立書店同時也是主題書店,對書店主題屬性有興趣的,不是左鄰右舍,而是天涯海角不知在何處的一群人,這叫社群,不叫社區。」

但池內佑介筆下引介的書店,多數用心於社區經營,尤其開頭兩家Madosora堂、CEKCCORI韓文書店。它們不只賣書,也開啟人與人的連結,人與書、人與社會的對話。

Madosora堂負責人是一名藝術工作者,有感於所有創作都在居家獨立作業,生活日漸封閉,決定走出來,改變工作環境,改變生活模式,於是開設了面向人群,與社區緊密結合的書店。

CHEKCCORI韓文書店更是兼顧社群與社區的典範——以專業選書,吸引對韓國感興趣的日本人,這是社群。加強韓日交流之餘,也讓因為韓文書慕名而來的讀者,認識神保町這個世界最大的古書街。這是社區。CHEKCCORI韓文書店舉辦神保町座談系列,讓熱愛韓國但對神保町興趣不大的讀者,因此感受到這個社區的魅力,另一方面讓喜歡神保町但不太關注韓國的人,對這東亞鄰國產生興趣。同時經營社群與社區這兩大區塊,是最值得經營者參考的一家書店。

但池內佑介也未美化或簡化,視獨立書店的現實困境於不顧。藤子文庫,設立於逐漸沒落的綠色公園商店街,店主的左右矛盾、自我懷疑,也被池內佑介描繪得入木三分。

只想安靜賣書

本書充滿頓號,不是標點符號的頓號,而是閱讀過程令人多次停頓思索,有時聯想到自己逛過的獨立書店,互相參照;有時思考文章中所寫到的,店主對人生或對社會或對書店經營的種種想法。而頓點最多的是全書最不起眼的,卻也最好、最深情的一篇。這篇壓軸,介紹水中書店。

說不起眼,因為在這麼多家書店中,水中書店缺乏強烈風格 ,不太突出,甚至可說不太適合拿來當獨立書店典範。許多獨立書店救亡圖存的經營模式,如舉辦講座、增加網拍管道,它都沒有,甚至選書——獨立書店最自傲或賴以存在的最大特色,這家書店也不以為然。

多數獨立書店依主題精心選書,架上的都是挑選過的好書,而很多賣到火熱的暢銷書不進貨,有時甚至於形塑為一種宣示,一種姿態。然而水中書店不喜歡這樣,店主今野真說,如果按自己標準,只陳列小眾的書,對閱讀量不大的人來說,「其書架就成為牆壁般的存在」,使他們覺得書店難以親近。

因此,水中書店以有容乃大的精神,不採取好壞書二分法決定進書,而以書種多樣化滿足不同年齡興趣的讀者,儘量讓任何人都能找到想要的書。

或說,這和學校附近文具店的書店有什麼兩樣?沒用什麼心嘛。不,水中書店用心在另一些地方,例如「做書架」。

水中書店是舊書店,最常做的事,是把書擺在書架中最適合的位置,這個動作稱為做書架(不是字面上木工製作書架的意思)。他們依循某些原則或感覺,把舊書重新排列組合。可惜這部分作者未多說,有點模糊。

水中書店諸多作法,不論你同不同意,背後都有理念,這是作者最喜歡,對其閱讀生活影響最大的書店,而這竟與不辦講座、課程、讀書會有關。店主今野真說,以前自己在逛書店時,很少參加書店活動或和店主打交道,但只要身處書店,心情便能放鬆。他設想,有些客人在人與人互動很多的空間會不自在,於是他自己開了書店,只想安靜賣書,希望為像他一樣溝通能力低,心情低沉,容易憂鬱的人帶來一種安全感。

作者與店主同具這種性情與心境,遂有強烈共鳴,有一種這家書店是為我這種人而開的認同感。

像這樣,作者不以第三者身分採訪報導,而是在文章中不時冒出來,與書店或店主互動連結,沒有主持人與來賓搶話的呱噪感,這是本書值得畫圈圈的地方。

本文經Readmoo閱讀最前線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 《情熱書店》推薦序:「搭橋者」、「獨特性」和左派社會改革意識之獨立書店樣貌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