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隱形傷痕》:「一定要……才行」是最不切實際的要求與期待

  发布时间:2024-05-17 07:20:10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孫廷沇導致離婚的早餐爭論有一對相處時間愈久、關係愈矛盾的夫妻。先生對妻子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準備早餐,而妻子說午餐、晚餐都沒問題,可是她早上就是爬不起來,所以無法準備早餐。不得不說,他們真的是一對 。

文:孫廷沇

導致離婚的早餐爭論

有一對相處時間愈久、關係愈矛盾的告別夫妻。先生對妻子只有一個要求,隱形與期那就是傷痕實際準備早餐,而妻子說午餐、定才的求待晚餐都沒問題,行最可是不切她早上就是爬不起來,所以無法準備早餐。不得不說,告別他們真的隱形與期是一對因為吃飯問題而離婚的夫妻。

從先生的傷痕實際立場來看,煮一頓飯又不難,定才的求待為什麼妻子堅持不肯呢?這不禁讓他覺得遭受背叛;從妻子的行最立場來看,少吃一頓飯並不是不切什麼大不了的事,怎麼會比夫妻關係更重要呢?這點激起了她的憤怒;從第三者的立場來看,這或許是床頭吵床尾和的常見小糾紛,偏偏雙方各執己見,不願在彼此相異的需求上讓步,難以解決問題。

先生的想法是「好老婆應該懂得為伴侶犧牲」、「夫妻的分工應該是男生賺錢、女生持家」,妻子的想法是「好老公不該要求老婆犧牲、順從」、「夫妻之間是對等關係,個人自由必須永遠放在第一順位」。雙方想法不一致,相處時當然老是有摩擦。

先生:「妳本來就該準備早餐啊。」

妻子:「除了早餐,你其他的要求我都有做到啊。我問你,早餐到底有多重要?」

先生:「我覺得很重要啊! 我都沒有休息,一直拚命工作賺錢耶。妳在家隨時可以休息,做個早餐也是理所當然的吧。」

妻子:「理所當然? 你以為我在家很閒嗎? 我很累,沒辦法爬起來做早餐。」

先生:「我結婚就是為了早餐。早餐對我來說就是這麼重要。」

妻子:「這樣的話,我們還是離婚吧。我可以答應離婚,就是不答應做早餐。」

先生感到相當挫折,對妻子流露出極大的失望與憤怒。兩人都不願意讓步。

帶給自己與他人傷害的事件中,最要不得的正是「一定要……才行」的絕對完美主義命令方式──這種缺乏柔性的表達方式容易在人際關係中造成矛盾,導致雙方互相傷害。

遇到這種情況時,最好觀察一下自己究竟是如何看待既有的情況或事件,才會因此感到不悅。

先生

  • 事件:妻子強烈拒絕準備早餐。
  • 想法:好伴侶應懂得犧牲與體諒。
  • 情緒:失望、憤怒/八十分(零~一百分)
  • ﹝妻子﹞
  • 事件:先生強烈要求準備早餐。
  • 想法:夫妻理當是對等關係,不能強迫對方做任何事。
  • 情緒:煩躁、憤怒/八十分(零~一百分)

「一定要這樣做才行」的絕對理論

理情行為治療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創始者亞伯.艾里斯(Albert Ellis)指出,造成人類心理適應不良與障礙的要素是「對自己、他人、世界存有不容置疑的非理性思維」。

1. 賦予自己過度的期待與要求。像是「我的工作表現一定要很出色才行」、「我一定要時時獲得別人的肯定與稱讚才行」。誰都有可能失誤或失敗,但有些人不容許自己犯錯。如果無法滿足自己的要求,就會對自己感到失望、難過,進而演變成自我批判和自我厭惡。

2. 對他人提出過度的期待與要求。像是「如果你喜歡我,一定要理解我才行」、「如果是真朋友,你一定要隨時和我站在同一陣線才行」。假如他人做不到,不僅會出現失望、挫折、被背叛等情緒創傷,還會對他人產生憤怒與敵意等攻擊情緒。

3. 對自己生活的社會帶有不切實際的過度期待。像是「我們生活的世界一定要公平、公正才行」、「這世界一定要按照我的想法發展、回報我的所有努力」。當信念遭受破壞時,便會對世界感到憤怒、懼怕、沮喪與無助,覺得相當痛苦。

「一定要……才行」是不切實際的要求與期待。

人生在世,不可能總是如願以償,而這點倒是成了人們再度產生負面情緒與行動的原因。最終,適應不良的人與他人關係決裂,在彼此之間留下深刻的傷疤。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告別隱形傷痕:抹去創傷印記,卸下背負許久的情緒枷鎖,開啟修復人生的和解之旅》,方言文化出版

作者:孫廷沇
譯者:Loui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你可曾有過不知從何開始說起的故事?如果故事的本質是傷痕,對你來說,它們是熱鐵烙膚、還是過往雲煙?

有的時候,我們得試著傾聽內心的聲音、擁抱曾經在事發當下感到無助的那個自己,才有機會與躲藏在記憶裡的傷痛告別。

★ 自塵埃處綻放:致造成傷害與受傷的我們

對你來說,創傷究竟是什麼?

聽到「創傷」一詞,很多人都會想到令人震驚、帶來心理傷害的事件。然而,威脅生活的創傷通常始於「互動時的一小段話或一個眼神」,而不僅僅是我們認知中的表面傷害。

無論是原生家庭帶來的陳年舊傷、日常生活中三不五時會受到的言語傷害與騷擾,還是生離死別帶來的悲痛,你可曾給過自己時間療癒傷口?你可曾想過自己是否已經走出傷痛?

很多人都說「悲傷總要有個期限」、「那些事情已經過去很久了,你也該放下了」,然而,那些人終究不是你,只有身為當事人的「你」才有資格說傷痛已經過去。

★ 唯有正視傷痛,才能爬出創傷鑿出的巨洞

若想讓壓抑已久的創傷癒合,你得先揭露傷疤、承認它們的存在——創傷需要的是傾訴、發洩,而不是遮遮掩掩。

假如放任這些創傷不管、不去治療它們,它們就會默默在心裡築巢,使你成為帶有攻擊性、高度敏感的人。

雖然不能改變傷痕累累的過去,但是我們可以培養克服傷痛的力量,讓自己逐漸獲得自信、戰勝創傷——如果你能接受這種必然,它將成為你邁向未來的原動力。

告別隱形傷痕_立體封Photo Credit: 方言文化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