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艷芳》:從一部電影變成一個社會現象

  发布时间:2024-05-16 13:03:34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當一部電影成功到某個程度,它就會變成社會學事件。」影評人出身的法國導演杜魯福曾經這樣說。無論從票房成績到社會效應,《梅艷芳》已是香港的社會學事件。電影票房七天破二千萬,很可能成為今年最賣座港片;成為 。

「當一部電影成功到某個程度,梅艷它就會變成社會學事件。芳從」影評人出身的部電法國導演杜魯福曾經這樣說。無論從票房成績到社會效應,影變《梅艷芳》已是成個香港的社會學事件。

電影票房七天破二千萬,社會很可能成為今年最賣座港片;成為話題之餘,現象戲院頻傳拿紙巾擦眼淚的梅艷聲音,不少觀眾入場一看再看。芳從但同時,部電電影亦引來批評。影變有人不接受電影敘述梅姐事跡有重要遺漏,成個亦有影評人說電影技法平庸,社會人物刻畫欠深刻。現象

雖然傳記電影仍是梅艷「劇情片」,對事實從來是選擇性呈現、戲劇化處理,不一定要把人物「還原」,而就算是紀錄片,也其實是對真實的建構,但無論如何,跳過1989年及梅媽,梅姐的傳記的確有欠完整。另外,電影敘事亦頗平淡,描繪的梅姐沒有超出大眾一向對她的理解,亦沒有從她的故事去提煉更多思考。

如此情況,很容易墮入一種論述:評論人能看穿電影的問題,觀眾則是缺乏判斷力,純粹沉醉在電影的情懷中。這種精英論調,是討論流行文化的大忌。

Anita_Character_3rd_壞女孩_2圖片來源:電影《梅艷芳》海報

香港此刻的「感覺結構」

談論《梅艷芳》,不能把它看成純粹的電影文本,而是要把它視為杜魯福口中的社會學事件。電影引起轟動,因為它切中了社會情緒,撃中了大眾的「感覺結構」——這是Raymond Williams創出的概念,指的是在某個特定歷史時刻之中,社會上很多人共有的情緒與感覺。

過去多年來,梅艷芳的意義在各種論述中早已超越歌星影星。寫《夢伴此城:梅艷芳與香港流行文化》一書時,我曾收集了大量新聞及評論。在2003年底去世時,很多人都把她的一生結合整個香港的社會、文化、歷史——關錦鵬說她的去世是「一個時代的終結」,馬家輝稱她的傳奇寫下香港「殖民史的下半部」,陶傑說她是「香港品牌」,標誌著麥理浩時代的社會流動與八十年代的生命力,還有報章社論(如《明報》)稱她代表了「香港精神」。最廣為流傳的,則是「香港的女兒」稱號。

電影的宣傳策略結合了以上論述。電影公司深知拍梅姐傳記不易討好,早在公映半年前就開始宣傳,起初備受質疑。轉捩點是三分鐘的國際版預告既顯示大製作規模,也濃縮梅姐傳奇一生,再附送荔園、妙麗及利舞台等舊香港地景,成功挽回觀眾信心,更有人說「睇預告已經喊左」。之後推出的製作特輯講CG重構舊香港,強調集體回憶,更吸引了大量本來不會為「梅艷芳」三個字入場的潛在觀眾。

1_梅艷芳(王丹妮)圖片來源:電影《梅艷芳》劇照

黃子華口中的「香港史詩」

再來,黃子華說電影是香港少有的「史詩式」電影,陶傑說電影的男主角是香港,再次製造一種期待:入場既是看梅艷芳,也是追憶香港。長達幾星期的優先場成功形成口碑,舊景物再加上從《心債》、《壞女孩》到《夕陽之歌》首首金曲,讓觀眾滿足地從梅艷芳回看昔日香港。

這種情緒,同時連結著過去多年來的《金雞》系列、《歲月神偷》及《打擂台》等本土題材的懷舊電影。懷舊從來不只是關於過去,而是反映了當下社會的迷惘——越是不安,越想逃到過往。同時,電影對2003年的描繪亦映照當下:當年的疫情與低迷社會氣氛,令今天觀眾投射了很多情感。屬於2021年的種種集體情緒,就被這部電影引爆。觀眾從中找到同呼同吸的共鳴,也就對電影相對寬容。

錄《心債》好看在哪裡?

儘管《梅艷芳》的成功跟社會脈絡有莫大關係,但仍不可忽視本文的趣味。說電影只是流水帳,或是純粹賣弄情懷,都有欠公允;電影從劇本到影像處理,絕非一無是處。首先,梅姐雖然是個突破傳統的藝人(學者吳俊雄曾言當年她一上台的眼神、姿態、形象,已跟舊世界告別),但電影很強調傳承——荔園的姐姐教她「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任劍輝教她養聲,劉培基教她「前輩提拔後輩是天經地義」,蘇生教她「慢歌要唱出唏噓,快歌要唱出反叛」。

1_Eddie(古天樂)圖片來源:電影《梅艷芳》劇照

電影一再提醒:梅姐成功的背後,是香港演藝界的累積,是一些好前輩的傳承。於是,錄《心債》那場戲才會如此好看:蘇生教她投入情感,黎小田陪伴錄音,TVB編導(「招仔」招振強)講解電視劇故事,還有不可或缺的,就是特寫鏡頭中歌詞上的顧家輝、黃霑兩個巨匠的名字。

梅姐要求先了解《香城浪子》的故事,她投入感情,拭去眼淚,然後以磁性聲音唱出「重重心中痴債,原是欠下你一世……」。《心債》傳世,不是歌者一人功勞;香港流行文化也不是冷冰冰的工業,而是滿載情感。傳承前人之餘,梅姐當然也有突破;她小時候覺得鄭少秋很厲害,但她後來的成就卻是遠超這位前輩。

「絕對不肯接受命運!」

這個傳承的主題,配合著舊歌、舊電影、舊MV、舊香港,延續到電影中後段。梅愛芳去世前跟梅姐說「我走不完的路,你要幫我繼續」,梅姐在大球場把「1:99音樂會」的監製重任交給徒弟,然後重複「前輩提拔後輩是天經地義」這句話。因此,電影的懷舊並非只是「今非昔比」的失落,而是「把前人留下的東西傳到未來,為新一代鋪路」,那是一種「前膽性的懷舊」(forward looking nostalgia)。

1_蘇生(林家棟)圖片來源:電影《梅艷芳》劇照

這種懷舊接通今日社會氣氛。片首,聲帶出問題的梅姐在歌廳中唱《奮鬥》:「不肯!絕對不肯接受命運,寧願一生與它對抗。」電影用前輩(黃霑與甄妮)的作品去講梅姐性格,亦容易令觀眾聯想到今日香港境況。這是電視劇《火鳳凰》主題曲,講浴火重生。難怪有人說,看著電影感覺梅姐回來了;她選擇2021年回來,是要鼓勵此刻的香港人。


  • Tag:

相关文章

  • 宿马园区平安建设重点工作部署推进会议召开

    日前,宿马园区平安建设重点工作部署推进会在东城行管会会议厅召开。会议指出,要充分认识平安稳定的重要性,增强工作主动性,做到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同时要狠抓重点,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排查
    2024-05-16
  • 《今天也不想上班》:不要被「轉職憂鬱」打敗!留停休養期間求職的五個重點

    文:井上智介留停期間求職的五個重點在留停休養期間,如果活力恢復到一個程度的話,也會開始有想換工作的心情吧。不過,於此同時也會感到不安:「我能做好工作嗎?」、「換了工作後,會不會也還是有痛苦的時候?」首
    2024-05-16
  • 【台劇】《媽,別鬧了!》:笑鬧之下,拼湊關於家的真實樣貌

    文:陌熙《媽,別鬧了!》講述一名年屆耳順的母親王玫玫在喪偶後瘋狂尋愛,讓大姊陳如蓉和老么陳若敏懊惱不已,由此擴展至一連串荒唐瘋狂的冒險故事。影集以道地的台式幽默、細膩的人物塑造與情感刻劃擄獲大票台灣民
    2024-05-16
  • 巴西女子產下雙胞胎「生父不同人」,醫師稱「複孕現象」機率只有百萬分之一

    文:饒珮琪PeichiJao)巴西一名19歲女子日前產下一對雙胞胎,卻發現兩位孩子的生父並非同一位,起因於該女子在數個月前和兩位男子於同一天先後發生關係,醫師解釋此為複孕現象,通常於貓、狗等其他動物中
    2024-05-16
  • 以高质量关工助力下一代成长成才

    “这两天的培训,课程安排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指导性都很强,让我们更加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思路。”全国关工模范、凤台县城关镇关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日前,凤台县为期两天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培训班圆满结束,此次
    2024-05-16
  • 4個發現,從影視觀看喜好看男女思維差異

    本文轉載自Engagement Lab,原文出處前一陣子在網路掀起熱議的「母單直男一日約會提案」,一天的行程中塞滿了直男們自己喜歡的各種活動,精實得讓女性大喊體力吃不消,讓人一赴約就想賦歸。過去就有網
    2024-05-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