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情勢與台海情勢可相類比嗎?中國是否趁勢出兵台灣?

  发布时间:2024-06-13 06:29:47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俄羅斯重兵佈署烏克蘭邊境,兩國的衝突一觸即發,俄羅斯會入侵烏克蘭的時間點眾說紛紜,截至目前為止,雖然雙方軍事演練的動作頻頻,但還未發生具體的襲擊事件。不過,歐美主要國家仍持續透過外交手段來緩解衝突發生 。

俄羅斯重兵佈署烏克蘭邊境,俄烏兩國的情勢衝突一觸即發,俄羅斯會入侵烏克蘭的與台時間點眾說紛紜,截至目前為止,海情雖然雙方軍事演練的勢可勢出動作頻頻,但還未發生具體的相類襲擊事件。

不過,比嗎兵台歐美主要國家仍持續透過外交手段來緩解衝突發生,中國非歐洲地區的否趁國家也相當關注,顯見國際社會對烏克蘭危機的俄烏重視,畢竟這可能會引爆二戰結束後最具規模的情勢區域戰爭。

烏克蘭情勢不穩,與台俄羅斯軍事恫嚇不斷

俄烏兩國是海情否會開戰,專家們有不同的勢可勢出見解。

持不會爆發戰事的相類論點認為,俄羅斯的目的是固守自己的後花園,尤其是反對「北約東擴」,莫斯科舞劍意不在發動戰爭,而是希望透過軍事恫嚇來維護自己的地緣勢力;然而,判斷會有軍事衝突的觀點,則認為俄羅斯所提出的要求歐美國家不可能接受,就算不會全面開戰,仍有擦槍走火的風險。

從全球政治形勢來看,美國的態度具指標意義,美國雖然與歐盟、北約都站在「支持烏克蘭」的立場,不過,身為全球隊長的華府,仍積極與莫斯科、基輔進行外交博奕,這背後除了攸關著地緣政治板塊的改變,也有著戰略能源的考量,尤其是「北溪二號」的能源利益與安全顧慮,美國透過外交震懾力來向俄羅斯施壓,只是仍未取得具體的成效。

當然,烏克蘭危機也牽動著全球政治結構,倘若真的戰事成真,將可能有利於俄羅斯勢力西進;相反的,俄羅斯將會採取政治滲透的手段,在烏克蘭各地安插代理人,這些親俄勢力阻撓烏克蘭親美或加入北約,甚至政變。「無煙硝的戰爭」恐怕會延續俄烏形勢,歐美國家恐怕難有置喙的餘地,烏克蘭國內的政治紛爭將可能擴大,親俄勢力與莫斯科裡應外合,顛覆烏克蘭的對外連結。

俄烏情勢與台海情勢大不同,不該進行類比

有趣的是,距烏克蘭近7600多公里遠的台灣,近日也開始關注烏俄形勢的發展,尤其是有論者提及「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謬論,認為台海情勢將受到牽連,這樣推論猶如去年8月時一再渲染「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的討路一樣,無非是要唯恐天下不亂,表面上製造內部恐戰的心理,將「疑美論」套用在俄烏情勢之中,實質卻是替中國對台發酵「認知作戰」的目的。

其實,俄烏情勢和台海情勢相比,無論是整體形勢、歷史因素、對峙成因、地緣戰略、國際因素介入等面向都不一樣,以及主、客觀環境及條件也不同,根本無法類比;再加上,中國對於台海情勢的判斷,也和俄羅斯之於俄烏情勢不同,中國有著內部政治因素,以及北京冬奧、疫情的國家形象壓力,囿於既定「兩會」及「二十大」的政治議程,台海議題的操作必須可控。

RTS54UM4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然而要注意的是,台海情勢與俄烏情勢不同,並不是意味中國會放棄對台武嚇,而是中國趁俄烏衝突對台出兵的機會並不高。

主要原因在於,中國要對台發動軍事占領,必須要有「一舉拿下」的把握;然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民主陣營並不會放棄台灣的戰略地位,以及必須確保台灣在經濟與半體島產業鏈的穩定供應,這從近年來,國際社會對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視態度便可窺知,中國短期內仍不致於在台海區域內生事。

台灣需留意中國統戰,代理人製造政治紛爭

綜上所述,當下中國的對台策略仍會以「統戰」為主,結合在台親中勢力發揮滲透作用,以及標榜目前滯中發展的台灣樣板人物,「軟硬兼施」來干擾台灣社會對國家主權及身份的認同,同時不斷軍機擾台營造「灰色地帶」效應。

值得留意的是,中國對台施壓的動作,除了軍事恫嚇之外,還有國際空間的壓縮,以「一中原則」來阻撓台灣對外關係,這完全不同於俄烏之間的矛盾本質。

對台灣來說,毋須因為俄烏衝突而對台海情勢感到恐慌,兩者間完全沒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性,而且在地緣政治結構上更是截然不同,過度延伸或穿鑿附會,不只是對全球形勢的誤判,更是落入中國對台製造紛亂的陷阱。只是,台灣仍必須謹慎應對來自中國的各種動作,可以從烏克蘭危機中檢視台灣的處境,尤其是「內部認同」的矛盾,往往成了敵人利用、分化的工具。

或許台海還未有軍事衝突的不穩跡象,但中國利用在台代理人們帶輿論風向、進行政治攻防,才是真正的危機,絕對不能輕忽!

延伸閱讀

  • 美俄交鋒烏克蘭,台灣如何看待這場剃刀邊緣的世界變局?
  • 普亭擺高姿態深不可測,美俄在烏克蘭角力意外引起台海兩岸共鳴
  • 【圖輯】烏克蘭最前線:牙醫、教練和主婦紛紛拿起槍枝保家衛國,對俄羅斯來說將是一場噩夢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