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佼從#MeToo加害者角度提出的觀點,從荀子的「性惡論」來解讀更是貼切

  发布时间:2024-05-19 03:24:08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這陣子網路社群及媒體討論度最高的話題,可以算得上是#MeToo性騷擾揭幕事件。最早從2017年在社群媒體形成的主題標籤,用意目的在於譴責性侵犯及性騷擾行為,同時也鼓勵有相同經歷的受害者站出來。然而#M 。

這陣子網路社群及媒體討論度最高的黃佼話題,可以算得上是從M出的從荀#MeToo性騷擾揭幕事件。最早從2017年在社群媒體形成的加害主題標籤,用意目的度提的性讀更在於譴責性侵犯及性騷擾行為,同時也鼓勵有相同經歷的觀點受害者站出來。然而#MeToo運動最近卻在台灣社會刮起了旋風,惡論站出來揭幕的來解受害者人數,竟也多到難以想像,貼切重點是黃佼這在以往可能會被視為難以啟齒的回憶,殊不知受害者大多數是從M出的從荀具名指控,也因為一連串爆出的加害案件多到難以想像,社會輿論也幾乎一面倒地為受害者們支持發聲,度提的性讀更加害者們在風頭上也幾乎選擇低調承認並致歉。觀點

但也由於#MeToo話題延燒甚久,惡論長期在社群媒體版面出現,來解可以看到開始有人對其產生厭倦,甚至認為話題泛濫出現而使得該關注的議題被忽略,故而#MeToo事件發展到後期,逐漸可以在社群媒體看到網友表示感到厭倦的留言,就單純網路使用生態來看,當某一個話題長期發展且重複性高,會有這類反應都是可以想見的現象。

而在#MeToo這一連串的個別事件中,最讓我感到訝異並反思的案例,可以算是黃子佼在被爆出性騷擾事件後,他竟表現出與其他加害者不同的態度,不僅沒有低調迴避,而且還透過影片說出他內在的真實心境,甚至爆出一大票演藝圈人士不為人知的一面。黃子佼影片談論內容不少,我簡單歸納訴求為以下兩點:

  1. 兒時成長環境的扭曲價值觀,無意間形塑出曾經他覺得看似無奇的人格。
  2. 不論有意無意,是人都會有過錯,為何有些人的過錯能被放過,而他卻被放大。

#MeToo事件的關注焦點大多在受害者,而黃子佼從加害者角度提出的觀點,其實也頗值得我們討論,尤其從荀子的「性惡論」來解讀更是貼切。要談荀子的「性惡」,得先釐清其定義並非「人性本惡」,畢竟善惡道德價值是人類訂定的標準,站在眾生萬物平等的角度,人類以外的萬物並沒有善惡定義,因此我們可以說「人類」一出生就像是一張白紙,白紙代表虛白無物,而荀子的「性惡」在於人類後天容易受到環境惡習影響,猶如白紙易受汙穢沾染一樣。

當然也有人會提出質疑,為什麼白紙就不能塗上美麗的色彩?就好像人類也能受到好的言行影響,其實這道理很好理解,舉例來說就像我們學習語言時,多數人最先學會的一定是髒話,又或者安逸享受與辛勤勞累的生活比較起來,多數人也一定會想選擇安逸享受,因為這是人性的必然。

回到荀子的「性惡論」,正是因為荀子明白人性「較容易」受到後天環境惡習影響,故而認為在後天作為上,人民要積極學習儒家之禮來教化人性,使人性本質在後天能導向正面,不要一味被環境的負面因素給影響,猶如從人一出生之後,環境所賦與他的言行典範若是正面居多,那麼其人格養成也有相對較大的機率走向正面;反正,如果一個人的出生養成是在負面、偏邪、扭曲的環境,那也將會逐漸形塑他如此的人格走向,甚至當事者不自知。

回到黃子佼的例子,影片自白母親在他成長過程中的角色作為,確實佔有相當程度的影響,這裡並非是要逆風為黃子佼說情,畢竟做錯事並承認道歉,本來就是他在這件事情中必須有的態度。但其實我們與黃子佼的差異,或許在於我們可能比較幸運而不像他有如此的家庭背景;抑或是我們更幸運地在成長過程中,能有機會遇到不少人事物帶來的正面影響,反思我們若是成長在像他那樣的家庭,也沒人能保證人性發展必然絕對正面。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149 元 / 月1490 元 / 年送 2 個月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查看訂閱方案 已是會員? 登入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