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落每天都有文化震撼:「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的社群媒體觀察

  发布时间:2024-06-01 10:41:14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余桂榕一位來訪部落的女性友人,來台東布農族的部落參加打耳祭典活動,也是我在博士班期間遇見最特別且有趣可愛的研究生。她是在傳統性別家庭成長中的女孩,未婚但不婚主義;喜歡旅行,所以她去過很多國家及地方 。

文:余桂榕

一位來訪部落的部落女性友人,來台東布農族的每天部落參加打耳祭典活動,也是都有的社我在博士班期間遇見最特別且有趣可愛的研究生。她是文化為難在傳統性別家庭成長中的女孩,未婚但不婚主義;喜歡旅行,震撼所以她去過很多國家及地方旅行。女人女人

這次友人用感恩的何苦巡迴之旅,為她的群媒學習階段劃下一個逗點。而我是體觀很關心她研究論文及生活的台灣布農族朋友,也可能是部落她生命中第二個認識的原住民布農族女性。

女人,每天我們有共同的都有的社處境,也有各自的文化為難差異

我們一起去過日本和美國旅行,住在同一個房間吃喝拉撒睡,震撼在彼此面前更換內衣內褲,女人女人我也常分享自己種植的農作物帶給她吃。在國外旅行時,我們成為一個代表亞洲國家之一的女孩團體(除了我是已婚媽媽之外,其餘同行的研究生都是未婚或已婚沒有小孩)。

為何特別提及這個旅行發表,因為行程中我並未參與發表,而當時同行就單純只是抽離日常生活的身分去探看另一個世界,是從部落媽媽角色需要喘息的位置出發。

當時我是一個哺乳期的媽媽,每天脹奶疼痛有擠奶的需求,但是單身行程並未顧及到我作為一個哺乳媽媽可能遇到的難題;在等候出門前的學妹面前擠奶、在行程中的廁所快速擠奶、遊覽車行進中脹奶疼痛到不得不跑去最後一排椅子上,躲起來偷偷擠奶於我的500CC的保溫杯中……最後都只能婉惜丟棄這樣珍貴的母奶,因為在國外且沒有冷藏設備的行程不便。

但是當時(約五年前)即使回到台灣,跳上台鐵的火車上,期待可以繼續擠奶收集在準備好的保冷袋帶回家時,使用哺乳車廂的需求,還需要在火車上打電話給服務專線請人開門進入使用。

還有已婚媽媽最大的旅行需求,可能是得每天或在終點視訊家人,關心孩子的三餐生活及報平安。因此行進中,我常一個人脫離團隊視訊關心孩子,哺乳也好,停留較多時間買孩子婦幼的紀念品也罷……還好學妹們都能體諒及哈哈大笑哺乳動物媽媽的辛勞。

因為我們是有一些性別意識素養的團體,讓我們在不論是幾天還是一個星期,甚或超過半個月的研討會發表兼旅行中,安然度過每一次難關。

回到日常生活中女人的情誼,我們有共同的女性經驗,享有某種程度在台灣共同的處境,但是我們也是有差異的,已婚的、已婚不生的、單身的、單身有小孩的、失婚的、失親的、再婚的或者女同志等等,各種樣貌的女人經驗。而我和女性友人在台灣最大的不同及辨認是,我是台灣的原住民布農族女性研究生。

她自己常在我面前說,她的原生家庭打從心底歧視「番仔」,所以這次她來找我這個行程,怎麼可以讓她的家人知道呢?尤其是媽媽一定會說(台語):「番仔就是番仔,哪有時間跟他們543浪費錢。」

而我們的討論在研究議題時,常能聽到友人她的鋪陳:「我家就是傳統性別的閩南家庭,我阿嬤、媽媽迷信常去算命,也常帶我去宮廟拜拜,甚至為了我的幸福幫我算命改名字……」她說這就是現實世界(偽善世界)的潛意識,即使我們同在一起學習做學術並一起生活對話,但終究跨越不過彼此家族的文化與溝通。

學姊!我告訴你唷,在台東每天都有文化震撼!

言歸正傳,友人這次騎電動車來台東的感恩巡禮,除了到學姊(我)家接受招待,也有她傳播人拍攝的既定行程。

我們這次見面的第一句話,是友人在問好後,迫不及待打趣且偷笑的跟我說:「學姊!我告訴你唷,我這幾天的行程2266終於來到這裡,才知道你的「移動」(Mobility)論文太重要了,根本不用去國外弄個什麼文化震撼,在台東每天都有文化震撼!」

她在台東市區騎電動車,車子輪胎爆胎延遲行程抵達目的地,而她認為的台9線和台11線是平面的、是點與點很短距離,電池量應該是足夠的,因為在台灣旅行的她,是搭火車騎著電動車趴趴走。沒想到一個爆胎,讓她文化震撼四起:晚上出門除了來車照耀的車燈,巷子轉彎離開後,她變成前後沒有路燈的黑暗世界,無法前進心生恐怖。她住在車站附近的民宿業者告訴她:民宿後面是金曲村。她笑著說:「我生氣了!難道沒有錢蓋路燈嗎?」

而當她住到另一間更鄉間的民宿時,電動車更因為在鄉間無路燈,友人根本無法像在高雄市區趴趴走,去夜市還是超商的行動自如(她一邊分享,一邊笑死與氣死自己的空間想像)。

我們吃夜市,聊她的文化震撼,更談論彼此的研究議題,以促進思考以及交換心得。學術理論與女性主義、性別議題、社會新聞、大小人物故事及網紅與原住民部落時事議題,刀光劍影卻談笑風生。總有個關鍵字來來回回的討論彼此的觀點,而我總是笑她的外太空頻率,並且相對我這個世代保守的個人來說,將她的論述歸類為女性主義激進派。

例如,我們提及研究倫理的議題。研究倫理與學術研究如何能夠在雙方不受任何傷害的前提下,是真正能夠幫助到解決(自己)社會的問題,及回應隱性的社會現象?距離怎麼拿捏衡量,價值最終在自己與個人所處的群性關係裡,抑或是整體環境的預設裡?

然而,不管我們天南地北的將任何話題聊成學術,最終離不開現實社會的潛意識:女人為難女人。女性友人常說「群性」(sex group)議題和性別宰制,是跟她的研究論文有關,因此有她社會與媒體傳播專業的社會現象觀察。

而我常說的是部落老弱婦幼議題,感覺八輩子都不會有交集,但是,怎麼可能沒有交集?面前的學姊就是她一個(學術)性別、階級與族群、宗教議題與議題及交集,是她一個文化震撼的交集。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